每一本书,都通往我们看世界的路。
——
第 2085 期
- 欢迎收听 -
(点击音频,聆听故事)
制作人:周梁一歌(晓峰)
1
这时我在燕大女校“学生自治会”里,任务也多得很!自治会里有许多委员会 —— 甚至有伙食委员会!因为我没有住校,自然不会叫我参加,但是其他的委员会,我就都被派上了!那时我们最热心的就是做社会福利工作,而每兴办一项福利工作,都得“自治会”自己筹款。最方便而最容易的,就是演戏卖票!我记得我们演过许多莎士比亚的戏,如《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等,那时我们英文班里正读着“莎士比亚”,美国女老师们都十分热心地帮助我们排练,设计服装、道具等等,我们演得也很认真卖力。
记得有一次鲁迅先生和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来看过我们的戏 —— 忘了是哪一出 —— 鲁迅先生写过文章说爱罗先珂先生说我们演的比当时北京大学的某一出戏好得多。因此他和北大同学还引起了一番争论,北大同学说爱罗先珂先生是个盲人,怎能“看”出戏的好坏?我和鲁迅先生只谈过一次话,还是很短的,因为我负责请名人演讲,我记得请过鲁迅先生、胡适先生,还有吴贻芳先生 …… 我主持演讲会,向听众同学介绍了主讲人以后,就只坐在讲台上听讲了 —— 我和鲁迅先生的接触,就那么一次,我也不知道鲁迅先生是从哪一位同学手里买到戏票的。
2
这次演剧筹款似乎是我们要为学校附近佟府夹道的不识字的妇女们,义务开办一个“注音字母”学习班。自治会派我去当校长。我自己就没有学过注音字母,但是被委为校长,就意味着把找“校舍” —— 其实就是租用街道上一间空屋 —— 招生、请老师 —— 也就是请一个会教注音字母的同学 —— 都由我包办下来。这一切,居然都很顺利。开学那一天,我去“训话”,看到讲台前坐的都是中年妇女,只前排右首坐着一个十分聪明俊俏的姑娘。听课后我过去和她搭话,她说:“我叫佟志云,十八岁,我识得字,只不过也想学学注音字母。”我想她可能是佟王后裔。她问我:“校长,您多大年纪了?”我笑着说:“反正比你大几岁!”
这时燕大女校已经和美国威尔斯利(Wellesley College)女子文学结成“姐妹学校”。我们女校里有好几位教师,都是威校的毕业生。忘了是哪一年,总在二十年代初期吧,威校的女校长来到我们校里访问,住了几天,受到盛大的欢迎。有一天她 —— 我忘了她的名字 —— 忽然提出要看看古老北京的婚礼仪式,女校主任就让学生们表演一次,给她开开眼。这事自然又落到我们自治委员会身上,除了不坐轿子以外,其他服装如凤冠霞帔、靴子、马褂之类,也都很容易地借来了,只是在演员的分配上,谁都不肯当新娘。我又是主管这个任务的人,我就急了,我说:“这又不是真的,只是逢场作戏而已。你们都不当,我也不等 ‘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我就当了!”于是我扮演了新娘。凌淑浩 —— 凌叔华的妹妹,当了新郎。送新太太是陈克俊和谢兰蕙。扮演公公婆婆的是一位张大姐和一位李大姐,都是高班的学生,至今我还记得她们的面庞。她们以后在演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的童话剧《青鸟》中,还当了我的爷爷和奶奶,可是她们的名字,我苦忆了半天也想不起来!
3
那夜在女校教职员宿舍院内,大大热闹了一阵,又放鞭炮,又奏鼓乐。我们磕了不少的头!演到坐床撒帐的时候,我和淑浩在帐子里面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急得克俊和兰蕙直捂着我们的嘴!
我演的这些戏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青鸟》,剧本是我从英文译的,演员也是我挑的,还到培元女子小学,请了几个小学生,都是我在西山夏令会里认识的小朋友。我在《关于女人》那本书内写的“我的同学”里,就写了和陈克俊在“光明宫”对话的那一段。这出剧里还有一只小狗,我就把我家养的北京长毛狗“狮子”也带上台了。我的小弟弟冰季,还怕我们会把“狮子”用绳子拴起,他就亲自跟来,抱着它悄悄地在后台坐着,等到它被放到台上,看见了我,它就高兴得围着我又蹦又跳,引得台下一片笑声。
- 来 源 -
《一日的春光》第一章节选:
我的大学生涯 (二)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作者:冰心
- 主 播 -
张玮纯
中国工商银行南京分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