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吕道凯 记者 仲茜)发射总调度员、液氮加注师、吊装指挥员、设备检测员、数据复核员 …… 你知道吗,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背后,凝聚着众多科研人员的默默奉献。而这其中,有不少江苏人的身影,他们活跃在文昌火箭发射场的各个岗位,为中国航天贡献 " 江苏才智 "。
盐城小伙王亚:地面设备 " 大管家 ",发射前 30 分钟最后一个撤离
△王亚正在检查复核设备状态参数
发射前 30 分钟,101# 塔架最后一批人员撤离。走在队伍最后的小伙子,就是王亚。" 为确保塔上每台套设备发射前的最终状态设置正确,需要最后时刻再检查复核,不容半点闪失。" 今年 33 岁的王亚,来自盐城亭湖区,任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测试站设备科科长。整个任务中,他组织测试确认气、电、液、通信等箭地接口百余处,保障液氢、液氧和航天煤油等火箭燃料千余吨,筹措设备备件及器材万余件,被称为地面设备 " 大管家 "。
王亚 2005 年从盐城一中考上大学,辗转长沙、北京读书,毕业后先后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文昌航天发射场工作。虽然离家多年,但王亚的身上仍然传承着家乡盐城 " 勤劳坚韧、不屈不饶、尚智崇文、自强进取 " 盐文化精神。当时,文昌发射中心要建亚洲第一个大容量液氮贮罐,如何运行?如何操作?没有经验借鉴。王亚和同事们从一个个细节抓起,从一套套设备学起,写方案,做试验,连续奋战 4 个月,拿下了上千吨液氢车运输、贮存、转注的重量级工作,确保了火箭发射燃料问题。
" 在国家工程中,能够出一份力,我觉得很自豪!" 王亚说。
扬州 90 后朱晓辉:火箭 " 后勤员 ",为发射保驾护航
△长五 B 火箭准备垂直转运
青春阳光的 90 后朱晓辉,来自扬州高邮,虽然入职时间不到 2 年,但已在发射场多个岗位历练。这次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从清澜港接运到发射场,入住的测试厂房就归他管。
数十天的火箭测试中,需要 24 小时不间断提供空调保障。而火箭测试中使用的空气、氦气和氮气,也离不开团队的努力。发射前,最引人关注的是火箭从总装测试厂房垂直转运到 101# 塔架。2.8 公里的转运轨道不长,朱晓辉的心一刻也不敢放松。两千多吨的活动发射台,载着火箭缓慢行走,各方专家和科技人员徒步集体相送。直到活动发射台稳稳地进入塔架的怀抱,朱晓辉和队员们才能放下心来。
" 干技术岗位的时候,业务比较单一。现在当了团队负责人,管的事就多了起来。" 自己还是阳光大男孩的朱晓辉,已经成熟起来。2011 年 6 月,从高邮中学考入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后读研来到文昌工作。从赴京求学到来琼工作,朱晓辉一直对家乡念念不忘。" 大运河 "、" 高邮湖 "、" 盂城驿 " 是他永远不会改变的童年记忆!而最让他牵挂的,还是在南京工作的妻子和老家的父母长辈们。" 在抗击疫情中,‘苏大强’最美逆行;在发射场,我们江苏人的表现同样让人钦佩!"
宿迁小伙任欢:" 临时 " 指挥员,关键时候显身手
△任欢(右一)在与同事探讨技术问题
航天发射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来自宿迁泗洪的小伙子任欢,在首飞任务中的表现,同样让人称赞。在火箭卸车、垂直总装、组合体转运等关键环节,使用的吊车、平台及垂直转运大门,归他管理、操作和维护。
几年的打拼和钻研,任欢能够非常熟练地操作岗位上的设备。他经常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结合历次任务经验,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培训,开展应急演练,培养了一批岗位操作手。
受疫情影响,不少技术保障人员无法回到现场,任欢临时挑起了另外一个型号任务地勤系统指挥员的角色。白天,他在火箭测试厂房跟进任务进程,积极协调相关岗位指挥员和操作手;晚上,他学习任务资料,电话请教原指挥员,与岗位骨干交流探讨。这样的忙碌经常持续到午夜时分。任欢这个临时指挥员出色地完成了地勤系统指挥员空缺的过渡工作,保证了任务的顺利开展。" 当看到火箭腾空的一瞬间,感觉所有的付出与执着都是值得的!" 任欢说。
2009 年,任欢从泗洪中学考入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到文昌发射场就职,一直担任系统指挥员。" 离家十一年,一直关注宿迁老家的发展!希望家乡的经济建设能像火箭一样腾飞!"
连云港 90 后冯凯伦:液氢加注指挥员的 " 成人礼 "
△冯凯伦在组织液氢加注前的技术操作
燃料加注,是发射任务的关键过程。文昌发射场火箭使用的燃料是液氢、液氧和航天煤油。液氢的沸点是零下 253 ℃,易燃易爆易挥发,危险性极强,对岗位操作手和指挥员的要求极高。来自江苏连云港东海县的 "90 后 " 小伙儿冯凯伦,担负着液氢加注指挥员的重任。
" 整个系统很庞大,指挥员需要有很强的统筹协调和抗压能力,在面对突发紧急情况时,才能沉着冷静,灵活处置。" 冯凯伦介绍说。刚入职时,他从事的是通信工作。为了挑战自己,他主动申请调整到液氢加注岗位,自我钻研,还带领团队解决了几个技术问题。
虽说这是第二次担任指挥员,但在加注前,冯凯伦既兴奋又紧张。加注指挥间的大屏幕上,信息流转,银屏闪动,3D 加注显示画面里,液氢汩汩流入火箭贮箱 …… 大流量加注后,经过 2 个小时的排放及补加,冯凯伦再次指挥液氢射前补加。发射前 6 分钟,冯凯伦下达 " 氢加注好!" 口令,液氢加注圆满完成。
" 能够以指挥员的身份参加任务,我觉得很荣幸!任务成功是我‘成人礼’的最好见证!" 冯凯伦高兴地说,任务成功后,他要赶回老家东海,给已经领证半年的妻子补上一个婚礼。
徐州小伙李汶瀚:" 一口清 "" 问不倒 " 的总调度员
火箭发射任务中,最忙的要数任务总调度员了。来自徐州铜山的帅小伙李汶瀚,就是长五 B 首飞的总调度员。测试期间,他每天总是第一个达到试验现场,晚上最后一个离开火箭厂房。
作为总调度,他练就了 " 一口清 "" 问不倒 " 的本领。每个系统的工作是什么,有何需求,测试进展到何环节,他都熟练掌握。其实,李汶瀚并不是搞火箭、卫星出身,而是研究通信保障起家的。发射场初建时,他带人上塔进行弱电施工,场区每一栋建筑的通信电缆敷设,几乎都有他的努力。他清楚地记得全场区的通信线缆线路,是个不折不扣的 " 百事通 "。" 我很享受在测试现场的跟火箭呆一起的感觉!" 李汶瀚说。
" 从 2019 年 6 月开始,我就跟着 01 指挥员,着手准备这次任务。" 这次任务周期很长,又遇到了疫情,连续三个多月来,李汶瀚都没回过家。爱人曾春晓同在发射场工作,家里的一双儿女,全由奶奶一个人照顾。" 任务结束后,最大的愿望是给自己放个假,好好休息一下,与家人相聚。"
据悉,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除了以上 5 名优秀的代表,还有很多来自江苏各地市的优秀儿女。他们组成了一支 " 苏大强 " 队伍,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青春和力量!
(通讯员供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