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孙旭晖)日前,宿迁市泗洪县龙集镇尚嘴村渔港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队员们挖出了一根又长又重的 " 大铁管 ",原本大家都以为这就是一根普通的铁器,可是当队员们将这根 " 铁管 " 洗干净后发现," 铁管 " 上布满了铭文。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经专家清理、鉴定后发现,这根 " 铁管 " 其实是一门清朝咸丰年间铸造的 " 红夷大炮 ",而且来头不小,炮身上还写着当时江南提督李世忠的名号。
△炮身上的铭文
现代快报记者从宿迁市泗洪县博物馆了解到,这门火炮的炮壁很厚,炮体也很重,虽然炮身锈迹斑斑,但在炮口附近可以看到有 38 字铭文,为 " 钦差大臣帮办安徽全省军务,大清咸丰辛酉年菊月,江南提督军门库楚特依,巴特鲁李印世忠 "。泗洪县博物馆馆长马公介绍:" 经测量,炮身通长 1.55 米,炮的口径直径 21 厘米。" 马公表示,清朝大炮在炮身留有如此多的文字是比较罕见的。
据介绍,这门火炮是今年 2 月 20 号,在泗洪县龙集镇尚嘴村的渔港建设施工现场发现的。据目击者尹继升回忆,当天上午,施工队的一辆挖掘机在作业过程中,无意中挖到了一个硬东西,看上去像是一根铁管,但是当大家把它清洗干净后,依稀看到 " 铁管 " 身上写着 " 大清 " 等字样。
△大炮被运回了当地博物馆
为了保护好文物,当天下午尹继升就向当地政府和文物部门汇报了此事,并将大炮上交保存在泗洪县博物馆内。4 月下旬,泗洪县博物馆开始对这门大炮进行清理和研究。据介绍,炮身铭文中的江南提督李世忠,为太平天国降将,根据 " 咸丰辛酉年菊月 " 的字样,可推断这门火炮制造于 1861 年 10 月。据查证,这种火炮俗称 " 红夷大炮 ",明代后期由欧洲传入中国,由炮管、炮耳和炮尾三部分组成,固定在石质的炮台或有轮推车上使用。
△工作人员对炮身进行清理、修复
" 它在泗洪乃至宿迁市都是首次发现,对研究清代时期泗洪、宿迁地区的军事和防御有重要意义。" 马公表示,发现火炮的泗洪县龙集镇尚嘴村位于洪泽湖腹地,隔着洪泽湖可远眺淮安市洪泽区与盱眙县,从古代至今都是洪泽湖的水上要道,这门火炮的发现也证明清朝时曾有军队驻扎于此,泗洪县博物馆将对这门清朝火炮进行除锈处理,并为其安装支架,后期将放在泗洪县博物馆进行展示。
(泗洪县博物馆供图 编辑 张爱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