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5-14
深晚报道|皇岗口岸临时旅检场地正式移交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5 月 13 日,皇岗口岸临时旅检场地建设工程项目移交会议在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皇岗口岸重建项目组会议室举行,标志着这个仅用 10 个月建成的临时口岸正式建成移交,打赢了皇岗口岸重建项目起步阶段的第一场硬仗。

皇岗口岸重建完成第一步

皇岗口岸是我国第一个,也是目前深港之间唯一实行 24 小时通关的陆路口岸。皇岗口岸于 1989 年 12 月 29 日正式投入使用,历经 30 年的风雨洗礼,亟须通过升级改造全面优化通关环境、提升通关效率,以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生产和创新全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需要,并通过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释放用地。

按照规划方案,重建分三步实施:首先在货检区建设临时旅检场地,其次拆除皇岗口岸旅检片区老旧建筑,最后再建设新口岸。

▲皇岗口岸临时旅检场地建设工程项目。

皇岗口岸临时旅检场地建设工程作为皇岗口岸重建 " 三步走 " 的第一步,自 2019 年 6 月底项目启动以来,深圳市口岸办、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福田区政府、深圳海关、深圳边检总站和市政府相关部门全力以赴、通力合作,推动工程迅速进展。2020 年 4 月 17 日,皇岗口岸临时旅检楼完成工程竣工验收。今年 5 月 13 日,皇岗口岸临时旅检场地建设工程项目正式移交。

接下来,临时旅检场地在抓紧完成场地清洁、设备联调联试和消防、通关演练等各项收尾工作后,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深港双方协商情况择时开通,可在新口岸建设的过渡期间满足每日 3 万人次客流的通关需求。

项目攻坚克难 " 边通关边建设 "

从 2019 年 6 月 25 日市政府确定项目选址和初步方案到今年 4 月 17 日项目竣工验收,短短 10 个月时间,占地 6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 2 万平方米的皇岗口岸临时旅检场地建设完成,设置出入境查验通道各 20 条,车辆出入境查验通道各 4 条,将满足每日旅客 3 万人次、客车 3000 辆次的通关需求。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市建筑工务署抽调了一批骨干力量,组建了一支能打硬仗的团队,阖全署之力攻坚克难。万事开头难,皇岗口岸重建 " 三部曲 " 亦是如此。临时旅检场地建设难度大、时间紧、任务重,据了解,皇岗口岸临时旅检场地建设工程选址于货检出境场地和入境场地中间位置,需要拆除货车出境一半的通道作为建设用地。

在建设过程中既要保证皇岗口岸 24 小时正常通关秩序,也要服从口岸区域监管的各项要求,施工和通关互相影响,堪比 " 开着汽车换轮胎 ",难度在深圳口岸改造和建设中前所未有。对此,项目组多措并举,通过优化施工流程、创新施工工艺等方式保证 " 边通关边建设 ",实现口岸通关与临时旅检楼施工两不误,使项目得以高效完工。

此外,该项目性质特殊,涉及市口岸办、海关、边检多家使用单位,查验设备专业性强,需要协调多种多样的使用需求。

最考验项目团队的是,皇岗口岸临时旅检场地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时间紧迫,从市建筑工务署接到任务到建成开通只有 10 个月时间,建设内容除了建设临时旅检大楼外,还包括人行天桥、临时公交场站、深圳湾口岸货检配套用房以及海关临时仓库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高品质建设创下十个月竣工验收纪录

面对诸多建设难点,市建筑工务署充分发挥政府工程先进建造体系的优势,集设计、勘察、咨询、监理、施工等各参建单位之力,精心组织、周密策划,全方位实现快速建造、优质建造、智慧建造、绿色建造,为政府工程高质量发展交出一份高分答卷。

市建筑工务署相关负责人表示,皇岗口岸临时旅检楼虽然按临时建筑设计,但设计风格、建设要求、施工质量均按永久性建筑标准建设。

▲皇岗口岸临时旅检楼。

据介绍,项目采用多项举措高品质打造皇岗口岸临时旅检场地建设工程项目。项目采用全过程咨询管理 + 设计施工一体化 EPC 模式,在设计上采用了钢结构主体、装配式机房等,均为工业化生产,减少现场加工,整体设计方案简洁、实用、大方,有利于施工作业,主要装饰材料采用大块拼装。同时,充分运用 BIM 技术优化设计、施工方案,以指导现场施工,为项目精准高效建设保驾护航。

皇岗口岸临时旅检楼开通后,每日将迎来送往大量旅客,如何保障旅客的最佳通关体验?对此,项目改革创新运用三维运维管理系统,该运维系统基于三维 BIM 模型对结构安全系统、环境健康监测、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等进行了集成运营管理,同时 BA 系统可实时监控楼内暖通空调、给排水、电梯、消防等设备,实现大楼设备的有效控制与管理,保证皇岗口岸临时旅检楼的节能、高效、安全运行,让广大旅客的通关体验更舒适。

先进建造体系贯穿了整个项目建设,项目创下了旅检大楼从桩基开工到主体结构封顶仅用了 90 天、整个项目 10 个月实现竣工验收的建设纪录。

严管疫情防控促复工复产提速

今年年初,在建工程项目受疫情影响大面积停工。为加强工地疫情防控,尽快复工复产,市建筑工务署制定了《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节后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十大措施》,实施工地现场封闭施工 " 六化 " 管理,结合工地实际制定 " 三区两控一专 " 管理细则,筑牢疫情防控防线。

对此,项目组围绕项目按期交付项目的目标,在具备条件后,第一时间组织专车跨越千里接回返岗劳务人员,协调各方资源保障材料设备供应,为项目按期建成赢得了宝贵的时间。2 月 15 日,皇岗口岸临时旅检场地建设工程项目成为全市第一批复工的项目(春节未停工项目除外)。

据介绍,2 月中旬项目复工后,项目组织对所有进场人员进行了核酸检测。据悉,复工后的建设高峰期,尽管项目现场的管理和作业人员达到 800 余人,但因疫情防控和现场安全文明工作管控成效突出,实现了项目 " 零感染 "。不仅是该项目,截至目前,市建筑工务署已复工复产的在建项目未发生一例感染事件。

党建引领有效提升政府工程高质量发展

市建筑工务署相关负责人表示," 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工地上 " 是市建筑工务署党建特色品牌,通过开展 " 党建 +" 活动,全面发挥领导干部的 " 头雁 " 作用、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实现政府工程高质量发展。

2019 年 11 月 20 日,皇岗口岸临时旅检场地建设工程项目临时党支部正式成立,由来自市口岸办、市建筑工务署和参建单位的 30 多名党员组成。临时党支部围绕安全、质量、工期进度、投资造价等工程建设方面,积极开展 " 党建+学习 "" 党建 + 生产 "" 党建+安全 "" 党建+攻坚 " 等系列活动,保障项目安全高效高质量顺利推进。

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项目临时党支部协调解决防疫用品紧张等难题、组织工友进行核酸检测,支部党员带头深入一线宣传疫情防护知识、收集了解工程建设者的困难和需求,给予关怀和帮助,以实际行动打造 " 温暖工地 "。

深圳晚报记者 杜婷 通讯员 李森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