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5-17
家门口,品国宝!18家博物馆镇馆之宝南京聚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 首次公开展出的七宝阿育王塔木胎、西周时期鸳鸯形三足青铜尊、国家一级文物唐伎乐飞天纹金栉、青花《醉翁亭记》山水诗文罐 ……5 月 17 日下午,2020 年 "5 · 18 国际博物馆日 " 南京市主会场的重磅活动,《又绿江南——南京都市圈八城文物联展》正式开展。

本次展览,南京的 " 好朋友们 " 都捧出了明星文物来参展。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展览汇集了南京、镇江、扬州、淮安、滁州、马鞍山、芜湖、宣城 8 个城市 18 家博物馆的 207 件(套)精品文物,其中 60% 以上为国宝级,共同展现南京都市圈多元的历史文化。

该展览将持续至 8 月 18 日。

叹为观止!七宝阿育王塔木胎及部分出土文物首次展出

金光闪耀的阿育王塔和充满神秘色彩的内部木胎首次 " 同框 ",吸引着每一位观众的眼球。

比王塔 " 矮 " 一点点,整体构造相似,布满规整的圆形小孔 …… 虽然隔着玻璃展柜,但木胎的 " 容貌 " 一览无遗。" 是印度纯檀香木,敲上去发出‘邦邦邦’的声音。虽然尘封千年,还能闻到香味。" 南京市博物馆馆长吴阗介绍,这是木胎首次公开展出。

复合型结构的七宝阿育王塔,外面是银鎏金,里面是木质内胎。吴阗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当年阿育王塔在被请出铁函后,专家为避免塔身垮塌,在将内部胎质取出后,特以原体积檀香木填充替代。而内部木胎因泡水时间太长以及环境变化等因素,挤压变形非常严重。" 内部木胎自 2014 年起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进行复原,直到展览开幕前一天我们才拿到手。"

△舍利子

△发愿文书

10 粒舍利子分装在一个个小盒子内,摆成三列。展柜中还有小小的葫芦形玻璃瓶、发愿文书、北宋线刻人物秘戏图铜钱和佛手拈花纹铜钱等。这批珍贵文物也是首次登台展出,尤其是舍利和发愿文书,更是成为参观人气最高的展品之一。" 这些佛舍利原来是装在玻璃瓶里的。根据发愿文可以得知,这 10 粒佛舍利是一个名叫郑宝华的人敬奉的。" 吴阗介绍。

△佛手拈花纹铜钱

△线刻人物秘戏图铜钱

巧夺天工!扬州国宝尽显唐代风韵

上部饰满精美的花纹,下部是梳齿状的薄金片,浑身金光闪闪,这就是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 伎乐飞天纹金栉 "。

△伎乐飞天纹金栉

这件金栉是 1983 年在扬州市区三元路出土的。金栉用薄金片镂空錾刻而成,栉面上部满饰花纹,中心主纹以卷云式蔓草作地,刻画了一对对称的奏乐飞天。飞天下方则饰有一朵如意云纹,周边饰多重纹带,分别为莲瓣纹带、莲珠纹带、镂空鱼鳞纹带、蝴蝶纹带等,纹饰细密繁复,极其精致。

据史料记载,唐代扬州手工业极为发达,当时的扬州既是金银器制造中心,又是销售集散地,还是唐朝皇室所需的供应地。银匠们通过锤碟、掐丝、镶嵌鎏金等工艺,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金银制品。而这件伎乐飞天纹金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尽显大唐风韵。

扬州博物馆讲解员介绍,因为这个金栉下面是齿状的,很多人认为它是梳子。其实并不是,它是女子的一种发饰。

真有 " 味道 "!汉代人做饭用的 " 蒸笼 " 长这样

你知道汉代人做饭用的 " 蒸笼 " 长啥样子吗?在安徽省滁州博物馆,珍藏着一件名为 " 汉铜甗 " 的国家一级文物,作为汉代时期家庭所用的炊器。这件巧夺天工的炊器呈现在展览中,让观展的人忍不住拍下几张照片。

这件 " 铜甗 " 由盖、甑、釜套合而成。盖为弧壁平顶,腹部有弦纹,两侧有一对铺首衔环。中层为甑,圈足紧扣下层釜的口沿,底部有长条形箅隔,用于放置食物。箅上有一凸形沿,用于截留蒸发的液体,并留有一孔通往体外短流。下层为釜,内置水,上腹有一对铺首衔环,肩部有一马蹄形凸槽,槽中有一孔,正对甑部的短流,用于回收甑部流出的液体,循环利用,颇有些绿色节能环保的意味。

滁州博物馆讲解员介绍," 汉铜甗 " 工艺复杂,设计十分巧妙,上部的盆、下部的鬲、中间的釜都为分做而成,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铸铜工艺之一。而铜甗上凸出小孔的独特设计,也让它成为汉代蒸食器中的精品。

△青花《醉翁亭记》山水诗文大将军罐

一对清代康熙五十九年景德镇民窑烧制的青花《醉翁亭记》山水诗文大将军罐也是滁州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两罐形制相同,上书小楷《醉翁亭记》全文,并绘制《醉翁亭记》诗意山水图,图文并茂。这件文物因体型庞大难以烧制,更有欧阳修传世名作《醉翁亭记》而格外珍贵。

眼界大开!青铜鸳鸯尊 " 难得一见 "

银酒瓮、葵口银盏、银碗、银执壶 …… 步入镇江展区,一件件珍品金银器让人目不暇接。通体鎏金,结构错落有致,錾刻的花鸟动物图案羽毛毕现,神态生动,这是来自镇江博物馆的 " 银鎏金双凤纹盖盒 "。

" 它是我们馆藏的一级文物,1982 年在镇江市丁卯桥唐代银器窖藏出土。" 镇江博物馆馆长周明磊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该器物盒外底部刻有 " 力士 "" 伍拾肆两壹钱贰字 " 錾文,表明银盒的牌子和重量。银盒的花鸟动物图案动感极强,不仅反映了人们的吉祥观念,也体现着唐代金银器制造工艺的高超水平。

青瓷质,整体造型为在大罐上叠三层楼阁。肩部以上堆塑各种人物、走兽、飞鸟,错落有致,姿态万千。同样来自镇江博物馆的 " 青瓷堆塑百戏人物飞鸟魂瓶 " 于 1973 年出土于江苏金坛。" 魂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国两晋时期一种特有的随葬器物。装饰内容十分丰富,成型工艺极为复杂,显示了强烈的时代特征。" 周明磊说。

△鸳鸯形三足青铜尊

展品中,还有一件镇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那就是 " 鸳鸯形三足青铜尊 ",它整体为鸳鸯形,昂颈平视,头顶一冠,鸟身丰腴。全器素面无纹饰,鸳鸯造型写实逼真。周明磊介绍,该器物 1982 年出土于镇江丹徒大港母子墩西周墓,这种用南方水乡的鸳鸯作尊的形制,较为少见。

【友情提醒】

5 月 18 日,南京这些博物馆免费开放,记得提前预约

5 月 18 日 , 一年一度的 " 国际博物馆日 " 就要来啦 !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当天,南京市博物总馆下辖七个分馆(南京市博物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渡江胜利纪念馆、江宁织造博物馆、六朝博物馆)将采取预约制,向公众免费开放。

预约人数根据景区日最大承载量设置,预约满了将不能预约。为了科学控制入馆人群数量,各分馆 5 月 18 日当天接待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 50%。

想要参观的观众可以关注 " 南京市博物总馆 " 微信公众号,选择相应场馆预约。同时要佩戴口罩,出示 " 苏康码 ",自觉接受体温监测方可入馆参观。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阿里亚 胡玉梅 / 文 赵杰 顾闻 / 摄

相关标签

博物馆 南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