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 月 24 日
关键词:疫情信息公开
核心事件:深圳在国内率先公开病例信息和活动小区或场所,实现内地公卫史上重大突破
战疫一刻
1 月 19 日 国家卫健委确认深圳首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
1 月 21 日 深圳开设 49 家发热门诊 24 小时待命,有可疑症状可第一时间就诊。
1 月 22 日 深圳累计确诊 14 例,4 例重症病情好转。
1 月 23 日 深圳 2 名新冠肺炎患者痊愈。
1 月 24 日 深圳首次公布 15 例新冠肺炎病例详情。
1 月 29 日 深圳针对新冠肺炎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
1 月 30 日 深圳首次公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各区分布情况。
1 月 30 日 深圳公布首批 31 个曾有新冠肺炎病人逗留的小区场所名单。
2 月 1 日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透露有病人粪便检出病毒阳性。
2 月 4 日 2 名确诊患者因隐瞒行程被深圳警方立案调查。
2 月 12 日 深圳各区免费为所有居家观察人员进行核酸检测。
2 月 18 日 深圳当天无新增确诊病例。
3 月 24 日 深圳重症、危重症病例清零。
3 月 31 日 深圳公布首例无症状感染者。
▲市政府新闻办通过发布会发布疫情防控相关信息。深圳晚报记者 杨少昆 摄
2020 年 5 月 13 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疫情防控系列新闻发布会(法治保障专场),这是今年 1 月 29 日以来,深圳市举办的第 8 场疫情防控系列专场新闻发布会。这也是深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一大利器——第一时间、最大范围地做到信息的公开透明。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类谣言随之而来。疫情信息发布的权威、准确、全面,有利于拨开迷雾、缓解焦虑、凝聚力量,从而更好地防控疫情。正如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所说,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信息公开是最好的疫苗。
用信息公开消除市民非理性恐慌
1 月 19 日,卫生健康委确认深圳首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次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指出 " 肯定存在人传人现象 ",深圳市民高度警觉:确诊病例是怎么传染的?是否只有老人易感?
5 天后,深圳市卫健委官方微信公号公布了首批 15 个确诊病例详情,涵盖了性别、年龄、所在辖区、旅居史、发病时间、入院时间以及当前病情等内容。相关信息发布后,市民能对每日新增患者的情况得到直观的了解。
可单有病例的个案信息还不够,接连几天," 某某小区发现确诊病例 "" 当前发现新冠肺炎患者小区名单 " 等捕风捉影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和各小区群流传,对疫情防控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能否细化到小区,并公布这些确诊患者的路径轨迹?这些对我们才是有用的。" 这条留言点赞数近两千,在深圳卫健委的官方微信公众号里,有不少类似的留言和呼声。
1 月 30 日深夜,深圳卫健委通过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公布了确诊病例在发病期间曾活动过的小区或场所,第一批公布了 31 个小区、场所,并在文中明确表示此后每天都将公布。推文《深圳的 " 新型肺炎 " 病人,曾到过这些小区!》,点击量达到 523 万。此后,北京、广州、佛山、中山等城市相继跟进。
随着确诊病例活动过的小区或场所的公布,市民心中的疑问得到解答,此前流传的谣言不攻自破,取而代之的是市、区疾控中心加强了对这些小区或场所的终末消毒,各街道、社区及物业管理部门开始行动起来,加强人员出入排查登记、区域消毒等防疫措施。
2 月 1 日起,深圳基本形成早晨约 9 时公布前一天确诊病例个案详情,晚上公布本批确诊病人逗留过的小区或场所的公布制度,至今已陆续公布 419 个病例详情和 286 个小区或场所名单。同时,对 " 歌诗达 · 威尼斯号 " 邮轮和深圳首例境外输入病例等舆情事件均做到了 24 小时内发布通报,避免引起谣言传播和社会恐慌。
及时发布防疫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及时公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人们的恐慌,也能让人们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防护。深圳的信息公开并不止于公开病例,而是涉及到疫情防控的方方面面。
1 月 29 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首场新闻发布会,来自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向媒体介绍疫情防控的最新情况。
随后,市政府新闻办又陆续举办了学生返校专场、青年工作专场、防控境外疫情输入专场、法治保障专场等多场发布会,及时发布防疫措施、应急管理、交通状况,企业复工复产、学生复课返校、防范外来输入风险、法治保障等市民和外界高度关注的各类问题,第一时间解答市民各类疑惑。
多平台全媒体信息公开无死角
然而,信息的公开只是开始,如何让这些信息传递给有需要的人,则更为关键。在疫情防控期间,除了电视、报纸等传统权威发布途径,新媒体的传播则起到了同样重要的作用,发挥了新媒体快捷、覆盖面广的特点,将信息第一时间送到市民手中。
深圳的官方政务微信 " 深圳发布 ",深圳卫健委、i 深圳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信息,深圳晚报在深圳 ZAKER、深圳网易、深圳 Puls、深圳晚报官方微信、微博全平台发布各类新媒体稿件和产品,制作疫情信息公开电子海报近千张、点击量上亿次,并制作各类原创长图、漫画、H5 等。公安、城管、应急、燃气、水务等各政府职能部门也及时通过各种手段发布与疫情防控有关的各类权威信息,真正做到了信息公开全方位无死角。
在疫情信息传播 " 黄金 8 天 "(1 月 24 日至 1 月 31 日)里,深圳卫健委官方微信公众号创造了 20 篇 "10 万 +" 的点击量,至今已累计有超百篇 "10 万 +" 文章,从信息供给侧方面充分满足了公众对疫情信息公开的迫切需求。
全平台、多媒体的方式保障了信息发布的有效性,也为深圳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让防控细节落实到每一个网格
" 疫情公开是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措施。" 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武南说,控制传染病疫情一是要控制传染源,二是要切断传播途径,三是要保护易感人群。" 这些年,当发生传染病的时候,我们一直希望能向公众及时公开疫情信息,但受制于一些客观原因,始终无法实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1 月 28 日我们就提出了公开活动轨迹的建议。因为只有全民参与、联防联控,才能打赢这场阻击战。"
公布个案信息和活动小区场所的目的,是为了让防控的细节落实到每一个网格,让街道、社区工作站及社康中心等各级部门更好地参与进来。同时,也能形成舆论监督力量,倒逼防控链条上的各个部门,扎实有效地做好疫情防控。
深圳在加大疫情信息公开力度后,省内的广州、珠海、中山等地陆续学习,省外的北京、上海等地也接连跟进。此举突破了现有疫情信息发布机制,为全国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贡献。
深圳市卫健委宣教处负责人王岭表示,深圳公布确诊病例活动小区场所是内地公共卫生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这种做法被全国多个城市借鉴,得到了国家、广东省相关部门和法律界的认可,也获得了世卫考察组专家的点赞。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