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一个小伙吐槽父母帮忙装修的婚房,表示 " 婚房是不可能做婚房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原因是自己喜欢蓝色、白色、灰色为主的装修基调,对于父母选的香槟色调实在无法接受。
很多网友看了装修图片也深有同感,看出了新房子里的灯具是过时的,家具也出自本地老木匠之手,感叹 " 挺尴尬的 "。在装修方面的审美,两代人之间的确存在很大差异,父母那辈人偏爱热闹的色调,装修完的家里花团锦簇,年轻一代更偏爱冷色调的简洁风,谁也说服不了谁。
不止是父母和孩子,哪怕是同年代的两个人,审美其实也各不相同。这种不同一般不必拿来讨论,就是各自欢喜,选择自己觉得美的好的,罗素早早说过 " 须知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 ",清一色的世界反而单调。
问题是,按照父母喜好装修好的婚房,准备结婚的孩子不能接受,就不单是装修审美的差异问题,而是两代人之间应当如何相处的讨论。
中国的父母是很爱操心的,从孩子出生到读书,再到找工作找对象,全程 " 在线 ",很多父母还直接拿着孩子的照片去帮忙相亲。苦心一片,但是常常落下埋怨。已经成年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主张,超过一定边界的关心和代办,其实也是压力。将下一代人应该做的事情交给他们自己去做,或许是爱孩子最好的方式。
而对于子女来说,父母的爱固然带着上一代人的习惯与痕迹,甚至有些过时,比如装修的婚房,尽管爱意满满,但是的确不喜欢。不喜欢当然没法勉强,已经严重到 " 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那么,在装修之前是否就此沟通过,成品出来了再说坚决不住,就不太合情理了。
成年人拥有相当的选择自由,唯一的前提是要为这选择承担责任,比如说装修婚房,自己出钱,自己决定装成什么风格,两人都能住进自己中意的房子里,皆大欢喜。最 " 霸道 " 的情形是,我装修的房子,你必须喜欢,或者我不出钱也不出力,但是还各种挑剔。
很多家庭的矛盾也会纠结在这里,不止体现在婚房装修,包括之后怎么操办婚礼,应该如何带孩子之类的。上一辈人拥有一定的边界意识,晚辈懂得体谅父母的心意,早早自立,或许才是根本的解决途径。就像吐槽婚房辣眼睛,那么,自己准备结婚的房子自己负责,按照喜欢的样子装修。
ZAKER 南京 评论员 宗青
(编辑 高淼)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