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5-22
南京发布《2020年度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软件信息服务业人才紧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岑)南京最紧缺什么样的人才?疫情对人才需求产生了多大影响?5 月 22 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人社局获悉,南京市《2020 年度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正式发布。总体来看,南京整体上人才紧缺程度呈上升趋势,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金融和科技服务产业的人才紧缺程度位居前列。企业也更爱招聘理工科类专业人才,希望年轻人加入。调查还显示,疫情期间生鲜电商、新零售等场景用工需求多。

△调研人才样本年龄分布情况

围绕 "4+4+1" 主导产业,调查 4422 家企业和 2942 名人才

《目录》调研了哪些重点产业?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录》紧密结合南京创新名城建设产业地标、自贸区南京片区重点发展等 "4+4+1" 主导产业紧缺人才需求情况制定,涉及 15 个产业类别、数百个产业细分领域。部分产业例如生物医药、生命健康,绿色智能汽车等也与 " 四新 " 行动计划中的 " 新产业 " 相吻合。

为了确保数据分析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调查范围涉及南京 4422 家企业和 2942 名人才。这 4422 家企业中,先进制造业的企业数量占比 52.0%,现代服务业的企业数量占比 40.5%,未来产业的企业数量占比 7.5%。

2942 名人才中,25 岁至未满 30 岁的人员占比最多,达到 26.7%;30 岁至未满 35 岁的人员比例次之,占比为 25.5%。在学历分布方面,本科学历占比 54.6%,硕士学历占比 25.2%,大专及以下占比 18.9%,博士及博士后占比 1.3%。可以看出,样本企业中本科学历的人员最多。

近半企业人才紧缺,需求与数字化经济有关的人才

企业对人才需求旺盛吗?通过调研,65.0% 的企业表示,未来一年将增加员工人数。在企业招聘需求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占比最高,达到了 23.9%。这说明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不断进步,样本企业也在寻求转型升级,需求大量与数字化经济相关的人才。

△企业招聘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需求最多

此外,近半的样本企业存在着人才紧缺的状况。在人才引进的迫切程度方面,30.7% 的企业表示在 1 年内计划引进,28.2% 的企业表示在半年内计划引进,17.5% 的企业表示尽快引进到岗,12.5% 的企业表示在 3 个月内计划引进。

△人才紧缺出现的原因

出现人才紧缺的原因,26.2% 的企业表示,人才市场中符合岗位能力要求的人才数量少,25.4% 的企业表示本地专业对口领域的人才数量少,19.8% 的企业表示新增业务导致人才急缺。其中,近半企业缺少专业技术类人才,由此可见样本企业主要缺少从事技术研发类的人才。

△专业技术类人才最紧缺

疫情期间,生鲜电商、新零售等场景用工需求多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此次《目录》还推出了特别篇,疫情期间人才需求调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劳动力市场出现变化,如企业复工时间推迟、劳动者返岗时间有所错后。与此同时,与疫情相关的行业企业缺工明显,部分招聘活动暂时性推迟。为了解疫情期间的人才需求状况,项目组开展了线上问卷调研。

调研显示,由于疫情突发,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在第二季度的人才需求放缓,但部分场景的用工需求较多。比如,到家服务、生鲜电商、新零售等场景。

此外,超过三成的企业有紧急招聘岗位,主要集中在技术开发类、生产研发类、业务拓展类、市场策划类等岗位。

目前,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各行各业也陆续进入全面开工模式,人才市场也将随之进一步回温,企业的人才需求也将进一步释放, 企业需要及时关注人才新动态、新需求,未雨绸缪,及时应对。

南京人才紧缺程度呈上升趋势,软件信息服务业最缺

总体来看,随着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的加快,整体上人才紧缺程度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金融和科技服务产业的人才紧缺程度位居前列。

《目录》中分析,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行业的优势在于互联网用户基数极大,产业本身更新迭代速度快,因此行业竞争激烈,企业引进人才的难度也较大。而金融和科技服务产业需求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的人才,企业在人才引进时也比较困难。

△各产业人才紧缺程度

同时,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型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同时催生出一批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相关产业具有较大的人才吸纳空间。

此外,企业更有意愿招聘理工科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受到企业青睐。还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需求更多年轻员工的加入。

为了解决人才紧缺问题,《目录》也建议,在引才上,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合力,提升人才引进效果;在育才上,推动校企校地合作,精准培育人才,实行人才、学科、产业联动,将科教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在用才上,企业应转变用人思维,及时盘点人才资源,提升企业与人才价值;在评才上,人才评价机制需要系统顶层设计,以市场化为导向;在吸引人才上,打造创新名城 " 强磁场 ",提升人才吸引力。

(编辑 张爱红)

相关标签

重点产业 南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