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岑)日前印度泰姬陵遭雷暴重击造成部分建筑受损,引起大家广泛关注。轰隆隆的雷声背后到底拥有什么样的神秘力量?江苏的雷电 " 脾气 " 怎么样?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解到,6 到 8 月江苏雷电最 " 暴躁 ",闪电频次占全年近九成。
雷电带来的高温超过太阳表面温度
根据当地媒体报道,5 月 31 日,一场雷暴袭击了印度北部的部分地区,泰姬陵也遭受雷暴重击,造成正门和 5 个围栏不同程度受损,所幸主体结构没有受到影响。很多网友直呼,雷电太可怕了。也有不少人回忆起半夜被电闪雷鸣吓醒的经历。
4 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雷电科学与技术系教授谭涌波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一般来说,被雷电击中,大电流过程会形成高温,不管是石头还是其他坚硬物体,都有可能受热后被破坏。" 因为物体内部存在间隙,可能有空气和水,升温带来的受热不均匀,就可能会炸裂。"
谭涌波进一步解释,被雷电击中最主要的直接影响就是大电流影响和高温影响。" 经过观测发现,雷电的温度可达到上万摄氏度,而太阳的表面温度最高也就 6000 ℃左右。" 他表示,对于建筑物来说,被雷电击中后,高温是主要危害之一。
个子越高,遭受雷击的概率越大
" 实际上我们国家历史上也曾出现过雷电损害建筑的事件,布达拉宫就曾遭受过雷击。" 谭涌波告诉记者,为了避雷,古代的工匠们就在研究避雷设备。中国很早就有了避雷针,一般以龙头为装饰,龙嘴里有避雷针头。" 一般来说,明朝以后的建筑都有避雷针。近些年,防雷的科研专家也对一些早期古建筑安装避雷设施,安装还不能破坏古建筑的结构和形状,有很多巧妙的设计。" 为了保护历史遗迹,甚至一些上千年的古树也会安装避雷针。" 一般是安装在树顶,如果条件允许,也会在旁边建设避雷塔。"
什么样的情况,容易遭受雷击?谭涌波表示,个子越高遭受雷击的概率越大。
" 以南京为例,紫峰大厦遭受雷击的次数肯定会比其他建筑物多。避雷针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他解释,避雷针其实不是避雷,而是引雷。" 雷电是避免不了的,避雷针是让雷电击中指定的地方,从而对其他建筑物起到保护作用。"
经过上千年的发展,目前有什么避雷的新技术吗?对此,谭涌波表示,虽然近些年来也有新产品上市,但最有效的还是传统的避雷针。" 不过,避雷针也不能 100% 规避雷电灾害风险。随着科技进步,专家们通过科学计算,进行科学布局,能够尽量降低遭雷击的概率。"
6 到 8 月江苏最 " 暴躁 ",闪电频次占全年近九成
江苏也是一个常出现雷电的省份。今年 2 月 14 日,南京等地就迎来 2020 年初雷。据统计,每秒钟地球就有 1800 次雷雨,伴随 600 次闪电,其中能有 100 个雷电直击地面。谭涌波告诉记者,雷电发生的区域一般从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增。低纬度地区高温多雨,空气处于暖湿不稳定状态,容易形成雷电。东南沿海地区也属于雷电多发区域。而江苏在全国来说,属于雷电活动频次中等的区域。
那么在江苏,火爆的雷电在哪些月份最容易发脾气?哪些城市雷电最多?
根据江苏省气象局 2019 年度江苏省雷电监测报告,2019 年江苏初雷日出现在 1 月 8 日,较常年平均提前 32 天,终雷日出现在 12 月 26 日,较常年平均推迟 32 天。其中,6 到 8 月地闪频次最多,7 月份达到极值。闪电分为地闪和云闪。所谓地闪就是达到地上的闪电。这三个月的闪电频次占全年的 89.5%。春季多于秋季,冬季的 12 月、1 月、2 月有零星闪击,闪电发生频次均不足 50 次。
△ 2019 年度江苏省地闪月分布图
从 2013 年到 2019 年 7 年的数据来看,全省地闪总数以 2017 年最多,2013 年次之,2014 年最少。近 7 年江苏省地闪均多发生在 6 到 8 月份,其中 8 月最多,7 月次之。
△ 2013-2019 年江苏省地闪月分布图
近 7 年苏州地闪最多,连云港最少
电闪雷鸣的分布也很不均匀。闪电密度较高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淮河以北及苏南部分地区。从 2019 年各市闪电频次图来看,最高的为淮安市,达到 35562 次;其次为徐州市,全年共发生地闪 34417 次;最低的泰州市为 8600 次。
△ 2019 年江苏省闪电密度分布图
而近 7 年发生地闪最多的是苏州市,7 年累计发生地闪 191389 次,其次为盐城市,达到 187643 次;最少的为连云港市,7 年仅有 56790 次地闪发生。
△ 2013-2019 年江苏省各市地闪频次图
经气象部门现场核实,2019 年江苏共有 41 起雷灾事故。雷电灾害除了雷电直击地面物体,也会因雷电放电产生很强的空间电磁场辐射,从而造成电子设备损坏、系统瘫痪,甚至被摧毁。从受灾类型看,家用电子设备的受灾情况就占总数的 97.8%。
不过,由近 12 年江苏雷灾情况可以看出,雷击引发的事故数量,总体上呈递减趋势,2019 年全省雷灾数及伤亡人数远远低于前十年平均值。
(图片截图自 2019 年度江苏省雷电监测报告 编辑 黄媛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