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现代快报 " 胡小石题字的‘珍珠桥’名牌不见了 " 一文发布后,备受关注。据报道,珍珠河河道北段的 " 珍珠桥 " 名牌突然被换成了一块塑料材质的新名牌,写着 " 北珍珠桥 ",远远看过去与石头桥身非常不协调,让不少市民感到费解。
△更换的塑料材质的新桥名牌
位于南京市太平北路附近的珍珠河,与鸡鸣寺相邻,联通玄武湖水系,见证着金陵兴衰,它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 1700 多年前的孙吴时期。曾任民国时期金陵大学教授、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的胡小石出生于南京,是一代国学大家,他曾为珍珠桥亲笔题字。
现代快报记者调查后了解到,原来的题字 " 珍珠桥 " 被覆盖在了新名牌 " 北珍珠桥 " 下。之所以更名,是想与历史地名相吻合。
△胡小石题字的名牌
虽然这座北珍珠桥不是文保单位,但它出现在南京太平北路已有大半个世纪,加上珍珠河本身的故事也已流传千年,都让这座桥成为南京人记忆中的一部分,成为南京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如今,为区分南北两座珍珠桥,便简单粗暴地在胡小石题写的桥名牌上覆盖一块新桥名牌,直接触碰众多老南京人对这座桥的深厚情感。同时,名家手迹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盖住,也让人担忧。
经过现代快报报道后,终于,这座桥恢复了原状。新名牌已被取下,恢复了老名牌。
△已恢复的老桥牌 " 珍珠桥 "
" 南京人出门买个菜都能遇上千年古桥!",这映射出南京这座城市积淀的深厚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这是属于南京人的幸福与自豪。这座桥早已成为南京的城市记忆,它记载着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也需要更多的人来保护。
对于城市的管理者来说,市民对拥有城市文化历史内涵事物的留恋、不舍之情,应该提前预料到。如何尊重市民情感,保留城市记忆,都是在管理规划之初便应妥善考虑的事宜。
此次覆盖 " 珍珠桥 " 老名牌事件,给我们的城市管理者上了一课。政府行政行为,除了合法,也要合理,也要兼顾南京人的情感,以及这座城市的文化价值。管理一座城市、营造一座城市的人文氛围,用这种简单粗暴、看似合法却不合理合情的行为,恰恰反映了有些管理者对城市文化和历史的不尊重。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兼顾到更多精神层面上的因素,在城市管理中如何体现人性化,如何更好地体现 " 以人为本 " 的执政理念,都是值得城市管理者深思的问题。
城市是有生命的,如同伴随了几代南京人的珍珠桥,也有着和生命一样丰富和深刻的含义。现代与历史完美交融的城市才是有灵魂的城市,为了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多遵从市民的内心感受,莫让急功近利思维冲淡了市民对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
期望胡小石先生题字碑一直保留在这里。古都的美丽风景,由实实在在的文化和物质构成,也离不开每一位生活在这里的人的爱惜、维护和传承。
ZAKER 南京评论员 槿色凉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