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6-05
“铁疙瘩”装上智能大脑精准吞麦吐粒!南农智慧麦作技术助力江苏夏粮丰收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 六月芒种时节来临,江苏各地麦田进入成熟收割期。近日,一场 " 北斗导航支持下的小麦无人收获技术 " 现场观摩会,在盐城射阳举行。麦田里,3 台无人驾驶的小麦收获机正开足马力前行,在后台 " 智慧麦作系统 " 的操作下,收获机精准 " 吞麦吐粒 ",并在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水分的在线实时检测,实现了智能农业对小麦生产耕、种、管、收的全流程管控,助力粮食丰收。

△观摩会现场

据介绍," 北斗导航支持下的智慧麦作技术 " 是由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领衔研究的。该项目作为 2019 年农业农村部十大引领性农业技术,主要包括北斗导航支持下的小麦无人播种收获技术、无人机支持下的小麦精确施肥喷药技术,以及物联网支持下小麦智慧灌溉技术。2019 年 11 月,在小麦播种时节,项目课题组还举行了小麦无人播种施肥技术的现场观摩会,基于北斗导航的小麦无人播种施肥一体机,在旋耕灭茬开沟的同时,可根据栽培处方图,实现小麦精确变量播种、施肥等作业,真正将农机、农艺与信息技术相互融合。

架设 " 天眼地网 ",定量、全面、立体化感知农情

这套瞄准未来的智慧农业技术,究竟 " 硬核 " 在哪儿呢?以往判断苗情的老办法是 " 看天、看地、看庄稼 ",依靠田里看、经验断,这种靠一个技术人员下田从点上看苗情的传统办法,时间和空间上都十分局限,往往也会有很大的主观性误差。而现在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所做的事,就是要实现农业信息获取的立体化感知。该院副院长田永超教授介绍,农情的 " 立体化感知 ",就是通过集成卫星遥感、无人机、田间物联网传感器等遍布于天上和田间的监测设备,实时监测、传输、获取数据,对苗情生长状况、空气温湿度、土壤养分墒情等技术指标进行采集分析,架设起 " 天眼地网 ",定量、全面、立体化地精确描绘判断作物生长状态。

△江苏盐城射阳麦田

数字化开具种、肥、水、药的 " 细方子 ",形成差异化方案

有了数据,种、肥、水、药的施用量怎么确定?过去是 " 凭经验 "" 拍脑袋 ",现在则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信息、品种特性,以及生长过程中的长势情况,开具种、肥、水、药的 " 细方子 "。例如,不同区域的麦田,土壤、密度与长势有差异,就要分别设计播多少种子、施多少化肥、灌溉多少、农药怎么喷,最后生成的就是一张张差异化的栽培方案图、长势分布图、肥水处方图,汇集成数字化处方。

给 " 铁疙瘩 " 装上了 " 最强脑袋 ",农田开启无人作业模式

有了数字化 " 处方 ",如何实施呢?就是要与农业机械融合,研发智能化农机装备,根据处方和田块的地理位置,精确地投入种、肥、水、药等农艺措施,把 " 北斗 " 等高科技 " 智慧 " 集成到传统农机中,给田里的 " 铁疙瘩 " 装上 " 最强脑袋 "。

项目组联合了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丰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农垦集团等多家单位,打通产、学、研、用的推广应用链条,将智能科技与农业场景结合,在江苏、河北两省建设 2 个高标准智慧麦作示范基地,开展多场次带动作用明显的观摩考察活动。

△无人驾驶收割机

目前,天空地立体化苗情诊断技术、无人机支持下的作物精确机喷药技术、基于物联网的灌溉技术等单项技术趋于成熟,已在全国主要麦作区大规模应用,小麦无人播种收获技术已初具雏形,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有望在近年内实现广泛应用。未来,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团队还将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利用传统农机装备,加强智能化、精确化的核心技术与部件研发,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机系统的提档升级;加大推进技术与成果的集成示范,致力于实现全产业链、全过程的精确作业、无人作业,实现农田信息、农艺处方、农机装备的深度融合;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将技术链与创新链、产业链从结合走向融合,打造面向未来农业的技术研发与推广样板。

通讯员 许天颖 曹强 罗章莉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仲茜

(通讯员供图 编辑 陈海静)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