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江楠 文 / 摄)老城区里总有一些尚未开发的城市间隙地,如何用小成本将这些 " 边角料 " 激活呢?6 月 5 日," 筑桥 · 巧筑——迈皋桥长园廊桥设计竞赛 " 新闻发布会在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举行,35 件入围作品逐一亮相。记者了解到,本次竞赛的冠军有望在迈皋桥落地。
△新闻发布会现场
近年来,南京的城市建设已开始从增量转向存量,在城市里 " 大拆大建 " 已然不现实,如何精耕细作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 筑桥 · 巧筑——迈皋桥长园廊桥设计竞赛 " 就聚焦于南京迈皋桥地区长园的存量更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葛明介绍,长园附近有一个公园和一片居民区,但由于其自身未经规划,整片区域缺乏活力。为了激活这块区域,葛明选取了几个区域联结点作为题眼,让参赛者用中国传统的 " 廊桥 " 为形式设计改造方案。
葛明认为,桥者,巧也。本次大赛希望参赛者结合边缘地,整合景观资源,通过 " 筑桥 " 来缝合城市肌理,拉近景观与使用功能之间的联系,为迈皋桥奉上一处独特的长园。在评审原则上,将从 " 生态、场地 "" 功能、行为 "" 结构、建造 "" 创意、现实 " 这四个维度来对作品进行考察,从而使所选的作品符合出题的要求——一个小小的社区环境单元。
△新闻发布会现场
除了学术界,很多居民也很关注自家周围的环境变化。葛明告诉记者,根据赛制,他并不知道参赛者的身份。但从作品的内容他推断出,一些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市民可能也投了稿。" 虽然说这些作品不是很严谨,设计的笔触生涩,但这样的情怀和热情,让我们评委很感动。"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城市设计与建筑管理处副处长邢佳林也表示,本次比赛设立的网络投票,也是为了让市民参与到家乡环境的建设中。
邢佳林告诉记者,本次比赛组委会共收到有效报名作品 427 件,来自全球 12 个国家和全国 24 个地区,共有 702 名设计人士参与此次竞赛,数据为历届之高,且令人欣喜的是,有 293 名来自设计机构(包括设计院)的专业设计师参赛,占比达到了总参赛人数的 41.74%,使得本次竞赛的作品完成度和设计水平都显示出了较高的质量。邢佳林透露,本次竞赛的一等奖有望在将来落地实施。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刘青昊表示,本次参赛作品的特点是从景观带内的廊桥建筑小品设计着手,变消极的存量空间为积极的公共空间,为城市空间普遍存在的碎片化、空虚化、流动性和暂时性的状况探索新思路,提供了很多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存量更新方案。
记者了解到,自今日起,大赛网络投票正式启动,投票截止时间为 6 月 10 日 24 时。期间,市民可登录大赛组委会指定的官方微信平台 " 南京创意设计中心 " 进入投票界面。大赛的终评工作将于 6 月上旬开展,组委会将根据终评专家评审意见和网络投票结果评选出大赛的一二三等奖(共 8 名)及网络人气奖(共 6 名)。
(编辑 吴嫣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