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50 多岁的老钟(化名)突然感觉累、皮肤发黄浑身痒,去医院一查发现是胆总管和胰腺交汇的 " 壶腹 " 出现了肿物,这个位置的恶性肿瘤号称 " 癌中之王 ",手术难度大。为了挽救患者性命,深圳大学总医院肝胆外科为他做了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成功为患者去除病灶,帮患者度过难关。
▲李晓武、何谦带着肝胆外科团队进行手术
全身黑黄肚子疼只因这个 " 心机 " 肿瘤
老钟家住宝安,平时做些装修的工作,身体挺强壮。但十多天前,他突然感觉有点虚,以为是干活累的,也没在意。几天后,他出现肚子疼,皮肤开始发黄,大小便颜色异常,眼睛也变黄了。家人赶紧带他去附近的医院看诊,检查之后,医生说是梗阻性黄疸,病因不明,建议去大医院检查。
随后,家人带老钟去了深圳大学总医院,马上被肝胆外科收入住院。做了腹部 CT 和核磁检查,结果显示肝内外胆管及胰管扩张,胰头信号异常。同时,胆红素数值居高不下,指向胰腺胆管相关的肿瘤标志物 CA19-9 也危险信号灯高挂。
肝胆外科主任李晓武和何谦教授认真研究了患者的病情,考虑是胆总管和胰腺交汇的 " 壶腹 " 出现了肿物堵塞了胆总管,而且恶性的可能性极大,堵塞造成胆汁返流引起了患者的黄疸。
壶腹在哪里?据介绍,人体的胆道、胰腺的胰管在进入十二指肠之前会汇合,有个膨大的位置就叫壶腹,隐藏在肚子深处,非常狭小,也就 1-2 平方厘米,相当于半个拇指大。这个位置胆汁、胰液,包括十二指肠液都对它有浸泡,发生肿瘤的概率会比一般的部位要高。壶腹周围癌,包括胰头癌、胆总管下段癌及壶腹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转移快、生存率低,号称 " 癌中之王 ",只有不到 10% 的胰腺癌患者可以切除。大多数人一旦诊断,就已经没有手术机会,70% 的病人存活不到 6 个月。
消化道乾坤大挪移度过凶险一关
壶腹只允许胆汁和胰液排出去,不允许消化过的食物和胃酸返流上去。一旦长了肿瘤,就把胆汁和胰液都堵住了,无法排入肠道,非常容易引起感染。就像三岔路口,汇合处出了堵车,两条支路就没法开车。如果不治疗的话,老钟就只有 3-6 个月活头了,情况万分紧急。
为了尽快切除肿瘤、" 疏通管道 ",李晓武、何谦带着全科医生开展大讨论,最终确定了胆道镜探查活检 + 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方案。胆道镜取病灶活检,是为了明确肿瘤的性质及确定后续方案,术中取样送病理科活检,一旦确认是恶性,就立刻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
6 月 6 日,老钟被推进了手术室,李晓武、何谦带着肝胆外科团队首先做了胆道镜探查,取样送活检,病理结果很快送了回来,果然是恶性!于是迅速启动后续方案,在完全腹腔镜下切除了肿瘤,精细完成三处消化道重建吻合,术中出血少,病理检查显示切除完整、清扫彻底,手术非常成功。
据医生介绍,这次手术切除的脏器包括胰头、十二指肠、部分胃、胆总管、胆囊,之后还进行了胰肠、胆肠和胃肠吻合的三重重建,相当于切除之后,又要把一大堆管道重新连接起来,堪称 " 消化道乾坤大挪移 "。重建消化道很复杂,尤其是胰肠吻合,一旦形成胰漏,严重的话会造成难以控制的腹腔感染甚至死亡,因此对手术精细程度要求很高。
而这些高难度操作,全都是在腹腔镜下完成的,比起传统开腹手术,难度更大。医生们戴着 3D 眼睛,在三维立体视野下小心翼翼地操作了 3 个多小时,终于顺利完成。这也是腔镜手术的巅峰。
术后,按照快速康复的治疗理念进行术后护理,老钟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恢复非常好,最担心的胰漏并没有出现,各项指标逐步好转,已经开始吃流质食物、下地活动。
▲患者(右二)术后逐渐康复
这些都是壶腹癌的高危人群
李晓武教授提醒,以下相关人群罹患壶腹周围癌的概率高:一是既往有慢性胰腺炎、或者胆管炎的人;二是饮食习惯不佳,尤其是嗜好高脂食物、红肉,长期大量喝咖啡的人;三是老年人;四是糖尿病患者。有高危险因素的市民需注意遵医嘱按时体检,改善生活习惯,做好肿瘤预防。
深圳大学总医院肝胆外科自 2020 年开始,全面开展微创肝胆胰肿瘤及胆道结石手术,除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之外,已先后开展腔镜下肝脏肿瘤肝段、肝叶、半肝切除、胆管肿瘤、脾脏切除、胰腺囊肿等手术。2020 年 6 月 10 日(周三)、6 月 14 日(周天),肝胆外科将进行一系列义诊活动,包括免挂号费、肝胆胰相关检查、检验优惠、科普讲座等,欢迎市民到场参加。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彭敏劼 王苏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