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肖日东 记者 徐苏宁)" 为 80 周岁以上老人每月提供不少于 2 小时免费生活照料服务 ""9 月底将全面推广时间银行 "……6 月 15 日下午,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 ( 以下简称《条例》 ) 将于 7 月 1 日正式实施。年底前,南京将新增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14 个、为 5000 户失能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等民生实事项目。
历时 3 年 10 余次修改,只为 " 立得住、真管用 "
南京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比全国整整提前了 10 年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截至今年 2 月,南京 60 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已达 156.8 万人,占户籍人口的 22%。与此同时,南京老龄人口以每年 4 万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
市人大常委会新闻发言人、研究室主任王利民介绍,作为南京市养老服务领域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条例》直面南京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将通过法治方式有效破解南京养老服务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南京人养老无忧、安度幸福晚年。
△王利民
据介绍,当前南京市养老服务领域还存在养老服务职责不清,监管力量不足、力度较弱;养老政策碎片化,系统性不强、效力不高;养老服务队伍存在专业技术人员紧缺、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条例》从立法调研到正式颁布实施,前后历经了近三年的时间。从立法的基本思路、目标定位、重点任务,到整体框架、具体条款,每个方面都进行了研究论证,仅集中修改就超过 10 次。" 之所以如此谨慎,目的就是要立一部‘可操作、真管用’的民生法规,有力保障和促进全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一级调研员宋结胜介绍。
△宋结胜
鼓励用人单位给子女护理假,照顾住院老人
据了解,《条例》共 9 章 74 条,包括了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扶持保障等内容。"《条例》既是综合性立法,也是社会性立法,特别强调发挥政府的作用。" 发布会上,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钟连勇说。
△钟连勇
在发挥政府作用方面,《条例》规定:加强政府对养老服务工作的领导,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引导养老服务业集聚发展;政府投资举办的养老机构保障弱势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政府为养老服务提供土地、金融、税收等优惠;对养老服务组织和个人提供补贴等内容。
据钟连勇介绍,为充分体现南京地方特色,《条例》结合南京养老实际,增加了长三角和南京都市圈区域养老协同、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护理照料假制度、提供 " 喘息服务 "、强化对老年人看病便利、明确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养老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作出指引规定等内容。
比如 " 喘息服务 " 制度是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居家重度失能老人免费提供一定时间照护服务,让长期照料老人的亲属得以喘息,疏解压力,减轻照顾负担。市民政局与市财政局专门出台文件,按每天 150 元标准,每年为重度失能老人提供 15 天的免费照护,让老人家属在长期疲惫照料、精神压力中能 " 喘口气 "。护理患病老人所需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成为年轻一代的压力,为此,《条例》还鼓励用人单位在老年人患病住院治疗期间,给予其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扶养义务的人员一定时间的假期,支持其进行护理照料。
每月为八旬以上老人至少提供 2 小时免费生活照料服务
据了解,《条例》中规定的内容有 20 项重点任务,主要涉及 8 个部门和各区政府。目前,已经出台成立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规范尊老金发放、规范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办法、升级适老化项目改造等 4 个配套政策,确保《条例》的刚性落实。
现代快报记者看到,在《南京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中,明确为 80 周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提供不少于 2 小时免费生活照料服务。在《关于做好适老化改造民生实事的通知》中,明确了升级适老化改造项目,并将改造标准提升至 2000 元 / 户。
△蒋蕴翔
新闻发布会上,市民政局局长蒋蕴翔介绍,今年 9 月底,将在试点基础上,推动 " 时间银行 " 在全市各区全面推广,建立起政府主导、通存通兑、权威统一的时间银行运行机制,进一步扩大社会力量参与,充分缓解养老服务力量不足的矛盾。同时,年底前,将新增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14 个,为 5000 户失能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切实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和获得感。
(本文图片均由肖日东拍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