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无锡 2020-06-18
打破“保本”幻想,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其实很正常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期,银行理财收益大幅下跌引发人们关注。从市场的反应来看,也印证了这是资管新规后的又一次大规模投资者教育。大部分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印象仍然停留在过往的岁月里,认为收益刚性、安全、稳健,这样的认知必须要改变了。

这一波银行理财收益的下跌,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债市大幅震荡,部分银行理财配置债券比例大的话受影响就会比较明显。二是采用市价法估值,银行产品净值化的要求就是用市价或中证估值这样的公允价格来给产品每天估值,目标就是产品净值更加客观。而在过去,银行理财产品对于债券大多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简单的理解摊余成本法,就是确定成本,确定未来的变型价格后,两点拉一条线,净值慢慢爬坡,不受市价波动影响,客户的心理体验就会比较好。

银行理财的客群定位,以及银行过往的存款转型路径依赖,导致大部分客户仍然把理财看成存款替代。而小比例的净值化产品,净值回撤、亏损,都让客户心理感受很差,感觉无法接受。

那么,是否未来银行理财产品都有危险?实际情况是,在资管新规下,不仅银行理财产品,所有持牌受监管的诸如公募基金、信托产品、券商资管等等平时大众耳熟能详的资管产品都不保本。但不保本并不是说产品就存在很大的风险,而是可能其中有一小部分产品因为投资的底层资产发生了变化或者市场大环境不佳,导致最后产品未达到投资者预想的收益,甚至连本金都不覆盖。

投资者必须明白,如果想追求相较于银行存款略高的收益,必须适应相应的风险。即使风险承受能力较强,投资者也必须改变以往 " 低头闭眼 " 买理财的方式,而是 " 抬头睁眼 " 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辨析风险,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业内人士称,要理性看待投资,最近债市回调明显,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出现回撤的现象非常普遍,希望这波行情能教育投资人接受净值型产品波动是正常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