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6-21
一套书看透日本国宝级建筑!《日本营造之美》中文版首度面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陈曦)耗费十数载之功,集结大师技艺精华,一套迄今无法超越的日本建筑文化经典之作《日本营造之美》终于在 2020 年 6 月由世纪文景推出第一辑。这套书在日本畅销多年,此次出版是简体中文版的首度问世,并得到青山周平、李长声的一致推荐。

△《日本营造之美:第一辑》

[ 日 ] 西冈常一 等著 [ 日 ] 穗积和夫 绘

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年 5 月

《日本营造之美》共十册,精选八处富有代表性的日本古代建筑(群),由日本建筑插画泰斗穗积和夫亲自操刀,创作近千幅手绘图,精准、生动地还原了历史现场与建造过程。此书文字部分的创作则由日本国宝级宫殿木匠、建筑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等 9 位专家联手打造,堪称横跨建筑、历史、美学与文化领域的集大成之作。

套系中的每一本各有侧重,从经典建筑的结构与美学特质、城市的规划和历史变迁、庶民生活与文化等角度切入,以深入浅出的讲述方式、生动且精准的插图,带领读者在纸上云游东瀛,探寻日本空间美学观念,直抵日本人的精神世界。

此次率先出版的《日本营造之美》第一辑五本囊括以下四个主题:日本国宝级木造建筑——法隆寺,日本庭园美学的代表——桂离宫,日本独创的陵墓形式——巨大古坟,以及国际大都市东京的前身——江户町的建成与发展。

△法隆寺

第一本《法隆寺》介绍了拥有上千年历史的法隆寺,它是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建筑之一,也是日本第一个登记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国宝级文物。法隆寺汲取唐代建筑之精华,其镇寺之宝 " 玉虫厨子 " 堪称中式建筑的 " 活化石 "。与此同时发展出云形斗拱、立柱收分、非对称布局等日本独创的建筑样式,直至今日仍影响着日本的寺院建筑。

《法隆寺》一书由曾参与法隆寺 " 昭和大修理 "、有 " 日本最后的宫殿木匠 " 之称的西冈常一与建筑史专家宫上茂隆联手打造,以一手权威资料精准还原法隆寺完整建造过程,并透过手绘插图生动剖析精妙绝伦的建筑结构。

△ 桂离宫

桂离宫作为日本庭园美学代表而为人所熟知,它还是《源氏物语》故事发生的舞台,是令王公贵族魂牵梦绕的桃花源。它将江户时代简素朴拙的审美趣味发挥得淋漓极致,不仅对日本后世庭园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得到了勒 · 柯布西耶、弗兰克 · 赖特等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一致推崇。然而,多年来桂离宫高贵神秘的建造工法一直是一个秘密。在《桂离宫》一书中,曾参与桂离宫 " 昭和大修理 " 工程的建筑学家斋藤英俊,以其珍贵的一手资料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再经由穗积和夫的妙笔转化,更使得错综繁复的建筑结构和三百多年前的美学奥秘跃然纸上。

《巨大古坟》一书讨论的大山古坟采用的是日本独创的前方后圆坟形式,与埃及金字塔、中国秦始皇陵并称世界三大陵墓,其雄伟壮美的外观彰显了政权的兴盛和皇室的权威。此书作者考古学家森浩一教授长年钻研前方后圆坟,掌握丰富资料。在此书中,他生动剖析了巨大古坟营造的技术面与文化观,而作为读者的我们则可由此窥见日本古坟时代的面貌。

在《江户町(上、下)》两册中,长年从事日本都市史和日本建筑史研究的内藤昌教授生动讲述了国际大都市东京的前身江户町是如何建成与发展的。上册围绕德川幕府如何融合 " 奥 " 的建筑美学及中国风水的 " 四神相应 ",将杂草丛生的荒地打造成热闹非凡的日本第一大都市展开。江户町大胆采用了前所未有的 "の" 字形城市布局,不仅巧妙利用了山丘、河流等自然地形,还可以不受限制地不断向外扩张。然而,明历三年的一场大火,却使江户城大天守和江户町毁于一旦。

△江户町

江户如何在灰烬中浴火重生?下册给出了答案——德川幕府不仅以一套崭新的计划完成重建工程,还解决了每个大型都市都容易遭遇的都市清洁、治安等诸多问题。引进西洋测量术、绘制出闻名于后世的《江户大绘图》,辟建 " 防火区 "、设立消防队,大力兴建教育机构,架设自来水管道与两国桥,这一系列建设使得江户成长为一座首屈一指的国际都市。江户的市民文化也蓬勃发展起来,无论是歌舞伎、大相扑,还是浮世绘、浮世风吕,在传承与发展中成为日本文化的象征,谱写出一部至今不褪色的 " 江户文化史 "。

在提到这套书的创作缘起时,策划人穗积和夫坦言是受到大卫 · 麦考利的《金字塔》《城堡》系列启发," 他一边清楚地描绘过去人类建造大型建筑物的过程,一边叙述其中伟大的充满戏剧性的创意 ",穗积和夫也希望以此方式来呈现日本的建筑。于是,一套历时十余年的创作与出版计划开始了。

在这套《日本营造之美》中,我们不仅受惠于由权威专家撰写的既严谨精细又通俗易懂的内容,而且能够领略古代匠师高超的工艺技术与令人惊艳的空间美感。除此之外,渗透于字里行间的匠人精神也带给人无限感动与抚慰的力量。在后记中,西冈常一指出,活用自然的生命、超越名利地埋首于工作正是古老技艺的根源。" 不论是泥土、木材还是石头,使用任何建材,都要把自己当作泥土、木材或石头来做事 "," 本领固然重要,技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面对工作的心态。"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