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赣边界、东江源头的生态保护区内,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龙川县上坪镇石湖村。那里无工业、无规模农业、无主导产业,农民靠散养散种过日子;那里基础设施薄弱,村道泥泞不堪,没有路灯,没有卫生站,公共服务场所不到 200 平方米;那里贫困面广,村集体年收入仅为 1.2 万元,村民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7567 元、为广东省平均水平的 52%,其中有 52 户、146 人的可支配收入在 4000 元以下。2015 年,石湖村被评为省定贫困村。2016 年开始,由宝安区福海街道进行对口帮扶。
5 年来,福海街道上下一心、尽锐出战,用心、用情帮扶,把石湖村当作福海的第 8 个社区倾力打造。选派 3 名党员骨干组成驻村工作队,街道主要领导多次率队前往石湖研究扶贫工作。在福海各界的帮助下,驻村工作队按照 " 两不愁、三保障 "" 八有一超 " 等指标,积极发挥村两委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扛着责任、带着感情,踏踏实实俯下身、沉下心,扎扎实实扶真贫、真扶贫。
5 年来,福海街道共投入各类帮扶资金近 2000 万元,实施了包括产业发展、住房建设、医疗教育、增产增收、基础设施建设等帮扶项目 95 个。目前,贫困村已脱贫摘帽,贫困人口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走进现在的石湖村,您会惊喜地发现:几乎每户都通水泥路,几乎路路都有装路灯,石湖拥有了自己的茶油品牌、村民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7567 元增加到 15653 元,建成了深圳标准的党群服务中心,每个自然村都有文化广场,还建成一个规模不小的公园,石湖村正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石湖的村风民风也发生着巨大改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越来越牢固,村两委的公信力大大提升,人民群众更加遵纪守法,石湖人的自豪感洋溢在脸上。
党建引领 增强村两委战斗力
" 帮钱帮物,不如帮建一个好支部。" 扶贫工作队深知,党建扶贫既是扶贫考核的重点内容,更是凝心聚力的一把 " 利器 "。
" 扶贫最怕的是什么?"" 不怕口袋穷,就怕脑袋穷。" 扶贫工作队进驻石湖后,就把党建当作基础工作来抓,讲政治、讲规矩、讲表率、提正气。给全村党员购买党建书籍、落实 " 三会一课 "、坚持 " 第一议题 ",重温入党誓词、一句话承诺、党员志愿活动等一系列 " 精神食粮 " 使得石湖村两委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大大提高。
同时,强调爱岗敬业,以过硬的工作作风带动村干部精神面貌的转变。强调合法合规,严把决策程序,坚持党内民主、实行集体决策,村两委的公信力大大提高。据了解,石湖村的各扶贫项目,均按照 " 立项、设计、预算、财审、定标、签合同、实施、验收、结算 " 的程序开展,执行 " 党支部酝酿、两委会审定、村民代表大会通过 " 的决策程序,将工程项目放在阳光之下,群众对扶贫工作的认同度大幅提升,实现了扶贫领域零投诉。
多措并举 落实住房保障
住房是安居乐业的基础,也是扶贫工作的重点难点所在。驻村工作队发现,落实农房改造补贴政策后,贫困户仍面临 " 盖得起、住不进 " 的难题。因此,福海街道领导、机关事业单位、各社区对其进行 " 一对一 " 结对帮扶,实施 " 一户一策 " 住房保障措施。按照地平、有门、有窗、通水、通电、有厨房、有厕所、有电视、有简单家私的 " 福海九有 " 标准逐一完善。值得一提的是,有平地、有门、有窗户、有厨房、有厕所、有电视机这 " 六有 " 并不是考核的要求,而是福海街道的自我加码,目的是让贫困户住得更舒适一些。
同时,福海街道开展 " 光明行动 " 保障贫困户用电安全、开展 " 送水到户 " 保障贫困户家家都通安全饮用水、开展 " 厕所革命 " 保障贫困户户户都有化粪池厕所。针对电线乱拉、安全隐患随处可见的现象,福海街道动员辖区企业深圳市创想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实施 " 光明行动 ",免费对 46 户贫困户进行用电安全检查、更换老旧电线、安装 LED 灯、安装漏电开关与地线等,保障贫困户用电安全。
此外,福海街道针对 " 没地建房、没钱建房、无人照料 " 的 7 户贫困户,建设了 " 幸福家园 " 集中安置。" 幸福家园 " 占地 1400 平方米,设 12 套公寓,配套公共厨房、接待室、健身路径、休闲广场、10 垄菜地,无偿提供热水、无线网络、电视信号。" 离家不离村,居者有其屋 " 的扶贫助弱、居家养老新方式在这里积极探索、延伸。
产业扶贫 打出 "1+5+N" 组合拳
" 石湖老树茶油,油中精品 "" 上坪镇扶贫产业蜜蜂养殖结出累累硕果!欢迎大家围观!"" 龙川县上坪腐竹,山泉水本地豆,纯手工、柴火烧 ……" 在驻村干部的微信朋友圈,经常可以看到为当地土特产代言的信息,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实意、阵阵喜悦。
据了解,石湖山多地少、地处一级水源保护地,田为基本农田、林为生态公益林,工业不能引进、种养受制极大,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提高造血功能,一直是扶贫工作队考虑最多的事情。
在充分调查、多方论证的基础上,福海街道多措并举打出 "1+5+N" 组合拳,破解产业扶贫难题。"1" 即发展 " 一村一品 " 茶油产业,通过改造低产林、打造品牌、以点带面 " 三步走 " 实现增产增收,擦亮石湖茶油品牌,让沉睡的百年老茶油树变身 " 致富宝 ",每年可带动整村增收 760 万元。"5" 即通过资金入股实施 5 个产业项目,实现稳定分红,贫困人口每人每年实现直接增收 2509 元,2023 年后村集体实现直接增收 22.48 万元。"N" 即实施 N 个 " 短平快 " 项目,如为贫困户发放鸡苗、猪苗、种子化肥等,每年每户增收 4000-6000 元。
据悉,石湖村油茶种植历史悠久,村民散种油茶 4000 多亩,大部分为百年老树,由于产量低、没品牌、不好卖,村民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很多茶山处于半荒废状态,亩产只有 3-5 斤油。了解症结所在,福海街道投入 40 万元产业资金发展 " 一村一品 " 特色产业,擦亮石湖茶油品牌,让全村人受益。
一方面,通过技术改造油茶地产林 1000 亩,将原亩产 5 斤的老茶林提升到两年后的 20 斤、三年后的 40 斤,预计两年后实现增收 150 万元;另一方面通过品牌合作实现产品增值。目前,通过跟有资质的农业公司合作," 石湖老树茶油 " 已成为石湖人自己的品牌,村民可将自家油茶籽委托该公司进行压榨、灌装、包装,进入市场交易流通,可实现增值 38%。
在此基础上,石湖村打造了一座 " 石湖茶油文化馆 ",申报 " 广东省油茶种植专业村 ",还将修缮一座百年古法榨油老作坊、申报地理标志产品。通过一系列措施,挖掘石湖茶油历史,营造浓厚的茶油文化氛围,带动村民主动改造,最终实现整村增产增收,提高村民的整体生活水平。
凝心聚力 决胜脱贫攻坚
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一座建筑面积 900 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拔地而起,一个标准化卫生站投入使用,6 个文化广场成了村民休闲活动的好去处。要想富先修路,如今的石湖村,水泥路通道家门口,实现道路硬化 " 户户通 ",基本实现 " 路路亮 ",6 座新建桥梁架起了龙川与宝安之间的民心桥 ……
一串串坚实的足迹,履行了人民至上的承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福海街道党建引领下的多元聚力,在街道党工委的统领下,辖区各社区党委、国有企业、股份公司、民营企业、商会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个人等各方力量都行动起来,构建起 " 大扶贫 " 格局。多年来,福海街道统筹社会资金近 500 万元,占了扶贫资金总盘子的 25%,辖区 6 个股份公司就捐助了 190 万元,其中,桥头股份合作公司捐赠财物超过 100 万元,联建集团捐助 65 万元。" 桥头桥 "、" 华发桥 "、" 神牛路 "、" 友信运动场 "、" 桥头图书室 " 等福海爱心印记必将长留石湖。
奋斗创造美好生活,脱贫摘帽不是终点。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 " 十三五 " 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福海人将以一鼓作气的决心迎难而上,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也为实现乡村振兴、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好贡献一份福海力量。
深圳晚报记者 冀静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