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4 日,罗湖 " 双周发布 " 举办 " 罗湖医改下的疫情防控 " 专场,罗湖区卫健康局副局长孔舒、罗湖区疾控中心主任陈伟红、罗湖医院集团副院长张秀明做了专题发布。
孔舒表示,2015 年,罗湖医改提出 " 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 " 改革目标,开启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经过近 5 年持续有效运行,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 13.57% 提高至 41.59%,社康中心诊疗站集团总诊疗的 49.25%,传染病、恶性肿瘤、脑卒中等发病率显著降低,看病经济负担大大减轻,罗湖医改不但获得了社会、患者的认可,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同时讲述了罗湖疫情防控下既刚亦柔的诸多温情故事。
故事 1:1400 多名社康医生出动 携手推进社区联防联控
自 1 月 17 日开始,罗湖区共有 1400 名社康一线工作人员投入战斗,其中,474 人参加社区 " 三位一体 " 工作小组,与社区工作站、警务室联动,围绕 " 重点人员排查管控 "" 居民健康监测管理 "" 企业复工技术指导 " 和 " 公共卫生健康教育 " 四个关键环节,推进了社区联防联控,确保了社区居民健康。
这万余居民,可能认不出口罩后的脸,但是却记得他们的声音。就像发布会现场播放的的 MV《天使的身影》的歌词:我看不见你温柔的面孔,却看得见你美丽的眼睛;我看不见你甜美的微笑,却看得见你忙碌的身影。
故事 2:罗湖音乐治疗师让 18 岁少女开心度过医学观察期
罗湖医改模式下的疫情防控中,不仅有 " 硬核 " 操作,更有充满人情味的 " 柔性 " 举措。
孔舒讲起这样一个故事,18 岁少女小欣(化名)家住香港,今年 5 月刚参加完高考,她戏称在家里 3 个多月的学习和高考的压力已经 " 憋出内伤 " 了。5 月 21 日,小欣过关来到深圳之后便在驿站开始了 14 天的医学观察。
刚到驿站时,小欣对医生与她的交流有点抗拒。加上她普通话不太好,情绪也不太稳定,为帮助小欣解决失眠等问题,驿站请来了罗湖区慢病院的音乐治疗师沈芊宜。沈芊宜通过 " 音乐想象 "" 音乐放松 "" 音乐再创造 "" 音乐绘画 " 等方式引导小欣积极表达,释放情绪。
小欣坦言,在第一次的 " 音乐想象 " 中,她看到的是沙漠、独树,后来慢慢看到了绿树、花和草,看到花,在音乐中的体验感觉特别神奇,体验到了从未体验过的美好,感觉轻松愉快了不少,失眠问题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值得点赞的是,此次抗疫过程中,罗湖区率先推出的 "1+5+3 心理防疫 " 成为了亮点。1 即全市率先为疫情开通的一条 24 小时心理热线,为深圳市民甚至省外居民提供了心理咨询;5 即贴心用心,精准走近五类人群——医护人员、确诊患者 、隔离人员、精神障碍患者、辖区居民;3 即音乐治疗支持、安心系列心理服务指引、罗湖心理关爱小程序 3 个特色工具包,为公众做好 " 心理防疫 "。
故事 3:关于流行病学调查哪些事耐人寻味
罗湖疾控中心主任陈伟红表示,在新冠疫情期间,疾控中心主要承担着疫情防控总体技术支持,复工、复学防疫保障、重点人群采样、重点场所防疫保障),同时还要开展公众宣传教育(健康教育、24 小时热线咨询),分析研判疫情并提出防控建议等工作。
陈伟红同时详细解释了流行病学调查的过程。" 调查员要调查疑似病例到隔离前的每一天每个行程,去过哪里,以何种方式接触的,有没有防护,有没有乘坐交通工具,具体的车次、座位号,有没有去餐厅聚餐,通风情况怎么样,哪个餐桌,许多细节调查员需要仔细了解,这个调查也是很困难的,因为很多人都是会因为时间太长,记不清了,需要我们慢慢地帮助他回忆。"
她同时提到:" 有一些人认为涉及到隐私有意会隐瞒,有些人去做什么连家人也不会告诉更别说告诉一个陌生调查员,有一些人觉得麻烦不愿意交流,有些人已经处在生病的阶段,身体很难受,拒绝回答等,这种的情况下流行病学调查员就要反复跟他沟通、动员,有的时候甚至要公安民警协助一块追查轨迹。"
疫情期间,罗湖区疾控中心完成了有很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天之内调查和转送 5 个新冠病例、转送和管理 26 个密接者、处理 5 个疫点;复工期间,一个月内现场指导 6133 家企业,驻点指导 195 栋高层写字楼和商贸楼;复学前期,3 天之内完成 1 万七千多名师生核酸采样检测;开学后在 86 家学校驻点指导 3 周,协助 139 家托幼机构平稳复学。
完成这个任务背后的秘诀就是,罗湖疾控中心与罗湖医院集团形成紧密合作的战斗团队," 医防融合 ",分工协作。疾控中心在专业和技术上起到参谋和智囊作用,医院集团在人手及健康服务上给予大力的保障,这样保障罗湖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能够精准有序开展。
故事 4:罗湖互联网医院让 57 岁腰椎手术后病人足不出户完成复诊流程
罗湖区医院集团副院长张秀明重点介绍了今年 2 月 4 日上线的罗湖医院互联网医院。
罗湖区互联网医院开通了线上问诊、线上续方(含中药代煎服务)、药品配送到家、网上开检查,线下多点检查服务、预约挂号、医技预约、报告查阅、体检预约及管理、居民健康档案、互联网 + 护理、在线支付、停车缴费等。
5 月 22 日,与深圳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签订医保协议,成为深圳市首批开通 19 种慢性病、特定病在线医保支付功能医院。
其中有一位 59 岁的裴女士,家住深圳市罗湖区黄贝岭,2019 年底在罗湖区人民医院做了腰椎融合手术,按照医嘱,1 个半月后要去医院复诊。
裴女士担心去医院会交叉感染。2 月 11 日,她通过罗湖医院集团的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还预约了体检车到黄贝岭社康中心复查拍片,免去舟车劳顿,在家门口就完成了全套复诊流程。
统计数据表明,截至 6 月 11 日,共有 2459 名医务人员提供 24 小时在线问诊服务,其中医生 1747 名,护士 712 名。
累计完成线上咨询量为 31675 人次,配送处方 13695 人次,(其中市内 11535 人次、省内市外 1790 人次、省外 370 人次),诊疗量占深圳市公立互联网医院 50% 左右。
罗湖卫健局副局长孔舒表示," 无论是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的社区排查,还是隔离期间的关心关爱,都充分展现了罗湖医改的刚柔并济与医防融合,但面对当前国外依旧严峻,国内反复不定的疫情形势,我们仍需保持高度警惕,以行践言、慎终如始地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深圳晚报记者易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