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宁建轩 记者 张瑜)交通拥堵问题是城市发展绕不开的 " 痛点 ",解决拥堵问题可以借助建设隧道、高架桥这些脱胎换骨的 " 大手术 ",也能够通过对关键节点的 " 微创手术 ",帮助城市 " 活血通络 "。近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建委获悉,继去年南京完成了 28 处小微堵点的改造后,今年确定了 20 个节点改造项目,并纳入年度实施计划,目前大部分节点已经完工。
20 个小微堵点改造纳入年度计划
去年以来,南京市按照《南京主城交通拥堵治理道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要求,积极推进小微堵点改造,顺利完成绕城公路、中山路、广州路等道路沿线 28 处节点施工任务,道路交通拥堵现象得到明显改善。今年是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市建委继续联合市公安交管局结合主城存量设施现状,充分挖潜,通过采取优化车行道分配、优化公交站台位置、增设调头车道等小微措施,改善重点路段拥堵,提升节点交通通行效率。
据介绍,今年的小微堵点改造项目采取 " 年初集中梳理 + 过程及时反馈 " 的模式,由市公安交管局提供主城小微堵点分布情况并汇总至市建委,市建委牵头统筹市公安交管等部门意见,对改造方案进行统一研究,确定了 20 个节点改造项目,并纳入年度实施计划。
在施工过程中,相关部门反复调研踏勘堵点现场,结合施工现场道路实际情况,对施工方案进行动态调整,合理分配路幅,简化工程前期手续办理,缩短施工周期,尽可能减少实施过程对市民的出行影响。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针对今年南京 20 处小微堵点各不相同的特点,市建委采取 " 一点一策,因地制宜 " 的改造方案。目前,大部分节点已经完成 " 微创手术 "。
部分 " 微创手术 " 效果凸显
到底完成改造后的这些小微堵点效果如何呢?
△江东中路—兴隆大街改造前
以江东中路—兴隆大街堵点为例,江东中路南北过境车流量较大,兴隆大街西进口左转汇入江东中路需求量较大,但仅有一股车道,高峰时段左转车辆存在积压现象。此次改造兴隆大街西进口拆除 2 米宽中央分隔带,设置中央隔离栏,增设一股左转专用车道,增加续车空间。改造完成后,兴隆大街西进口通行能提升约 60%,排队长度缩短至 32 米,服务水平为 D,交叉口交通秩序改善,通行效率提高。
△江东中路—兴隆大街改造后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门口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行,高峰时段无法满足通行需求,拥堵明显。对于该堵点的 " 治堵 " 措施是:侯家桥至市妇幼保健院门口支路间压缩 0.5 米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由 4 米加宽至 4.5 米,供候诊车辆和非机动车共同使用,原非机动车道作为候诊专用车道,中间用橡胶隔离护栏分隔。设计指路标志和分车道指示标志,并在候诊车道起点增设 " 停车让行 " 标志。改造后,明显降低了候诊车辆对莫愁路路段交通的干扰,并增加了非机动车行驶空间,提升了路段通行效率和慢行系统安全性、舒适性。
△市妇幼保健院堵点
△市妇幼保健院改造后
对于尧新大道—燕尧路堵点,则是压缩绿化岛西侧进口道增设 2 米宽非机动车道,西侧出口道增设 2 米宽人行通道,西进口道拓宽为 3.25 米 / 车道,出口道调整为 3.5 米 / 车道,并将北进口直右车道调整为直行车道。这样改造后,西进口机动车辆行驶空间增加,避免了车辆压线行驶现象的发生,行驶空间及路权进一步改善。有效避免了进口道机非混行现象,保障慢行交通出行安全。
△虎踞南路—汉中路路口改造前
此外,针对虎踞南路—汉中路路口堵点,则是切割改造部分中分带,将转弯半径由原来的 7.5 米增大至 13 米。缩短交叉口进口道分车道标线的长度,向南延伸调头口北侧侧分带 7 米。拓宽后掉头车道通行能力增加,并且交织区域增长 10 米,缓解因左转等待和掉头车辆引起的路段堵塞,交叉口进口道服务水平提升至 E 级。
△虎踞南路—汉中路路口改造后
△尧新大道—燕尧路改造前
除上述 4 个节点外,江东中路 - 月安街、应天大街 - 燕山路、尧新大道 - 太龙路路口、宁芜高速与凤舞路路口、升州路、永丰大道与紫云大道交叉口、应天大街(饮马桥—虹悦路段)等多个节点也已完成改造,20 个节点任务已完成大半。作为新都市建设行动计划的重要实施内容,小微堵点改造对补齐城市安全韧性短板有着重要的作用。下一阶段,市建委将继续做好其余节点改造工作,以细微之处的小切口实现治堵大效益,着力提升市民交通出行满意度。
△尧新大道—燕尧路改造后
(南京市建委供图 编辑 吴嫣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