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7-01
深晚报道| 共建全国最大海上风电制造基地 罗湖做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大文章”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与陆丰市共建 " 海洋工程基地产业园 "、" 公司 + 基地 + 农户 " 帮扶模式助两地脱贫、与隆林县共建粤桂扶贫劳务协作服务中心 ...... 近年来,在罗湖区的奋战之下,对口帮扶陆丰的贫困村已完成 100% 出列,贫困户 100% 达到脱贫标准,并撬动辖区企业赴对口帮扶的广西隆林、西林投资,帮助当地优质产品走出大山,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下面,我们来一一细数罗湖区近年来做出的产业扶贫、就业扶贫 " 大文章 "。

共建全国最大海上风电制造基地

据悉,这个由罗湖区和陆丰市共建的海洋工程基地产业园位于陆丰市碣石镇,2020 年 3 月,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区发展规划,在东海、星都两个园区基础上增加此产业园。目前已引进中广核海上风电项目(2021 年底前并网发电),随之而来的还有苏州长风、江苏中天科技、中山明阳智慧、天能重工等一批上下游企业。

园区规划建设了风机综合厂、塔筒厂、导管架厂、海底电缆厂等项目,为节省运输成本还配套建有深水码头。随着多个海上风电巨头扎堆陆丰,一条完整的海上风电产业链正逐渐形成。

整个海上风电项目总投资约 54 亿元,预计产值近 100 亿元,可解决当地就业 3000 余人,整体建成后解决当地就业将翻一倍。发展愿景是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制造基地,建设世界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

为了进一步推动产业对口帮扶工作力度,罗湖区在产业园项目建设上给予陆丰市资金、招商等全方位的帮扶。从 2014 年对口帮扶陆丰市开始,罗湖区一次性安排财政资金 4.5 亿元扶持陆丰产业园区建设,其中 2 亿元用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陆丰市正在加快完善海工基地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企业的投资建设。

走进园区,项目建设施工的轰鸣声与风电机配件生产线上的机器声交织在一起,此声此景让深圳派驻陆丰工作组组长、罗湖对口帮扶陆丰指挥部总指挥卓思聪感慨万千," 产业园建起来,当地有了可以持续发展的产业,居民的就业问题也逐步得到解决,感觉我们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 公司 + 基地 + 农户 " 帮扶模式遍地开花

除了大产业大项目,种植特色农产品也是不少贫困居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陆丰市南塘镇乌石村地处华南丘陵地带,芝麻种植条件得天独厚,当地种植芝麻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乌石村出产的芝麻皮薄、肉白、饱满,成为本区域独一无二的产品。近年来随着当地农村城市化发展,种植户日益减少,乌石芝麻更显稀有。

知悉此背景后,2018 年初,罗湖帮助乌石村发展 " 一村一品 " 特色产业——乌石芝麻主导产业。" 我们专门成立农业合作社,集中种植芝麻,实现主导产业规模,同时将 91 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纳入其中,最大限度扩大收益对象。" 罗湖区委统战部派驻汕尾陆丰市南塘镇乌石村驻村第一书记兼驻村队长黄泽群说。

据了解,通过 " 公司 + 基地 + 农户 " 的帮扶模式,罗湖在陆丰 26 个贫困村落地或实施主导产业 26 个,成立 25 个农业专业合作社,推动实现贫困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约 14288 元,26 个贫困村每年集体收入 8 万元。

此外,在广西省百色市,罗湖区根据西林县的特点,推进扩大蜜蜂养殖产业,引进 30 个养蜂专业户建设基地,捐赠帮扶资金助本地建设蜂蜜加工厂,打造自主品牌,完善市场体系,延伸产业链条,从精准扶贫转向产业化发展。

同时,罗湖区还在西林县设立了消费扶贫中心,许多帮扶干部也积极联系销售渠道,并鼓励当地蜂农参加深圳的各类展会,辖区内许多单位也会定期购买示范场的蜂蜜作为爱心礼包。

大数据为劳务工建档立卡

不少贫困户在本地就业机会少,收入低,外出务工成为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贫困户增收脱贫的有效途径。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每年有近万人到广东务工,但外出务工的贫困户一旦失业,就很可能返贫,没有劳务工的具体信息,精准帮扶便难以开展。

为了确保精准帮扶顺利开展,罗湖区与隆林县共建粤桂扶贫劳务协作服务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劳务工建档立卡,提供更精、细、深的服务,培育致富带头人,以先进技术创新劳务协作模式,助力精准脱贫落到实处。

中心建立在粤就业贫困劳动力跟踪服务平台,务工人员基本信息、家庭情况、就职企业情况、岗位变动情况都能在系统查询得到。工作系统为政府统一人力资源系统,安全性有保证。

有了详实的数据和系统分析,罗湖与隆林的劳务协作有了更多可作为的空间: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岗位信息、政府优惠政策都可以实现精准推送。中心也可开展岗前培训,帮助劳务工尽快适应务工生活,尽快稳定下来。除了提供失业帮扶,如果劳务工遇到劳务纠纷,中心还会化身 " 维权平台 ",积极协调东部人社部门解决,防止企业侵害劳务工合法权益的情况发生。

" 造血式 " 产业扶贫助贫困村实现蝶变

下铺村 " 党建 + 推动乡村振兴 ":

陆丰市金厢镇下埔村是罗湖区 " 双精准 " 对口帮扶陆丰市 26 个贫困村的其中之一,为了给没有主导产业的下埔村脱贫摘帽,罗湖区挖掘当地的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据了解,1927 年南昌起义后,周恩来在叶挺等的陪同下,来到金厢黄厝寮自然村村民黄文秀家养病近旬,后从金厢镇洲渚村渡海赴港转沪。为了传播这段红色故事,罗湖区与当地共同修缮旧址,采访村民,拜访党史办了解历史,丰富旧址里的陈列物,2019 年," 广东省革命遗址——周恩来黄厝寮村养病居所旧址 "" 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 相继在下埔村挂牌。

如今,旧址与金厢红色文化馆、村民广场、周恩来居址广场等组成的红色文化旅游项目已吸引了超过 80 万人次的参观者,为村民带来了过百万元的红色旅游收入。整个红色旅游项目完全建成后,每年可吸引培训和参观游客至少 20 万人次,给村集体带来 300 万元收入,并带动农户就业、农产品销售,实现全村农户人均年增收 4000 元。

北池村 家门口的扶贫车间:

陆丰恒业混凝土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是陆丰市甲西镇北池村村民蔡汉标," 以前在深圳也是做这方面工作,现在村里也开了公司,就回来干了,不少村民看到村里发展前景好了也想回来。" 他表示,搅拌厂目前有两条产线,日产量超过 2000 立方米。自从搅拌厂建成以来,大大地提升了村里的经济水平,大家的生活也随之越来越好。

围绕 " 一镇一业 " 和 " 一村一品 ",罗湖区东门街道驻村工作队与村 " 两委 " 合力招商引资,把陆丰市恒业建材实业有限公司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引进到北池村动工建设,打造出陆丰市首个村级扶贫车间——陆丰恒业混凝土有限公司。

北池村共统筹资金 600 万元,每年按所投资金 8% 年收益率获得分红,所得分红全部分给有劳力贫困户,目前获得约 48 万元分红,每户贫困户约获得 3000 元分红。同时,该扶贫车间还提供了 10 个就业岗位,10 名有劳力贫困群众直接参与就业,每月获得工资 3500 元。

" 混凝土可以投入到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基地也能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解决村里贫困户的务工,实现既有盈利又能解决村里劳动力就业的双赢局面。" 东门街道派驻汕尾陆丰市甲西镇北池村驻村干部说。

深圳晚报记者 易芬 实习生 李娴 通讯员祁觊 编辑 易芬

相关标签

就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