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个人金融信息?
个人金融信息是指银行金融机构在开展金融业务、提供金融服务时,或通过接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支付系统以及其他系统获取、加工和保存的财产信息、账户信息、信用信息、金融交易信息以及在这些信息基础上整理加工所得的衍生信息等。主要包括:
1、个人身份信息:包括个人姓名、性别、国籍、民族、身份证件种类号码及有效期限、职业、联系方式、婚姻状况、家庭状况、住所或工作单位地址及照片等。
2、个人财产信息:包括个人收入状况、拥有的不动产状况、拥有的车辆状况、纳税额、公积金缴存金额等。
3、个人账户信息:包括账号、账户开立时间、开户行、账户余额、账户交易情况等。
4、个人信用信息:包括信用卡还款情况、贷款偿还情况及个人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反映其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
5、个人金融交易信息: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付结算、理财、保险箱等中间业务过程中获取、保存、留存的个人信息和客户在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发生业务关系时产生的个人信息等。
6、衍生信息:包括个人消费习惯、投资意愿等对原始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所形成的反映特定个人某些情况的信息。
7、其他信息:在与个人建立业务关系过程中获取、保存的其他个人信息。
二、为什么要保护个人金融信息 ?
个人金融信息具有一定的财富性。也就说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可以作为消费者财产加以利用,产生相应的财产价值。比如,经常接到一些陌生的楼盘销售电话、贷款产品营销电话等,足以说明个人金融信息的经济价值。
个人金融信息具有信息性。也就说个人金融信息里面还区分隐形信息和有形信息。可以利用大数据对个人金融信息挖掘分析,得知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消费习惯等。
个人金融信息具有积极性。也就是信息泄漏事后弥补无济于事,只有对金融信息前置性保护,才能将个人金融信息安全的消极防御转化为积极控制形态。
三、个人金融信息泄漏会带来哪些威胁?
1、骚然电话不断。
2、垃圾短信频繁。
3、银行卡被盗刷,账户钱款不翼而飞。
4、毫不知情,无端涉案。
5、利用亲朋好友信息进行诈骗。
6、冒充亲朋好友或者公检法机构进行坑蒙拐骗。
个人金融信息被泄露后,名誉很可能无端受损。不法分子冒用个人信息干尽一切坏事,从中谋利,甚至有时候会带来无妄之灾。
四、金融消费者如何保护自己个人金融信息?
1、切勿把自己的身份证件、银行卡、金融账户等转借他人使用。
2、不要因为赠送礼品就注册账户并提供个人身份信息、个人账户信息。
3、在日常生活中切勿向他人透露个人金融信息、财产状况等基本信息,不要随意在网络上留下个人金融信息。
4、尽量亲自办理金融业务,切勿委托不熟悉的人或中介代办,谨防个人信息被盗。
5、提供个人身份证件复印件办理各类业务时,应在复印件上注明使用用途和期限,例如:" 仅供 xx 年 xx 月办理 xx 业务使用 ",以防身份证复印件被移作他用。
6、不要随意丢弃刷卡签购单、取款凭条、信用卡对账单等,对写错、作废的金融业务单据,应撕碎或用碎纸机及时销毁。
7、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和邮件。对方身份未核实前,切勿透露本人银行账号、密码或者进行转账操作。
8、在电脑和手机上,不要随意点击他人发来的不明链接或网上搜索到的非正规网站链接。
9、不要随便扫描二维码。
10、在使用二维码支付时,不要提前展示二维码,以免被不法分子扫码扣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