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罗村口到老村口的山路是我们畲族进出罗裙山的唯一通道,我们希望能把这条道路扩宽硬底化 ……" 今年 4 月中旬,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汕管理局接到了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 " 深汕合作区 ")红罗畲族村反映的一条修路诉求。
接到诉求后,市交通运输局深汕管理局立即组织现场调研,将红罗畲族村村道提升改造作为 " 四好农村路 " 建设项目,优先保障资金进行提升改造。两个月后,原本坑坑洼洼的泥土路被全新的水泥路面所取代,村民们盼望已久的 " 致富路 " 在绿意盎然的山间盘旋,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作为深圳唯一拥有农村的地区,深汕合作区在今年 4 月正式吹响了年内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号角,努力建设与总体规划科学衔接,具有深圳标准、体现深汕特色的都市乡村。按照 " 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 的总要求,深汕合作区把建设 " 四好农村路 " 作为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着力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的重要抓手,努力使农村公路成为产业路、致富路、幸福路。
红罗畲族村是深汕合作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同时也是国家首批 "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被深汕合作区列为乡村振兴八大示范村之一,将按照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的目标来培育打造。
记者了解到,红罗畲族村民几经迁徙,在 2001 年彻底走出大山,在罗裙山下建起红罗新村,但村民老家及所分的山林地都还在山上。新村到老村口长约 1.5 公里、不足 3 米宽坑坑洼洼的山路是村民进出罗裙山的唯一通道,也是村民从事生产劳作的必经之路。过去,村民往来这条山路经常是 "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 "。如今,这条山路已修建成 4.5 米宽的水泥路,道路全线设置标志标线标牌和护栏等安全设施,并根据需要增加会车平台。
红罗畲族村将新修的道路取名为 " 道明路 "。村委主任蓝榕来告诉记者,这条路是村民们盼望已久的脱贫路、致富路,极大地解决了村民生产生活的出行问题。
" 我们当时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提交了修路诉求,没想到能够在短短的两个月完成提升改造。" 蓝榕来说,道明路的开通,为红罗畲族老村提升改造为乡村旅游目的地创造了条件,村里准备在今年 9 月启动登山月活动,并以此为契机,保护好、培育好、利用好红罗村畲族文化资源,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项目。
村民蓝容生对此也十分期待,他在山上的老村养了 150 多箱蜜蜂,道明路修通后,极大地便利了他上山管理蜜蜂养殖,乡村旅游发展起来后,他的蜂蜜也就不愁销路了。" 致富路修通了,我们奔小康的步子也快了。" 他说。
市交通运输局深汕管理局局长杨晖表示,目前,全市只有深汕合作区有农村道路,他们将对照 " 四好农村路 " 要求,对全区农业园区、贫困村落和少数民族村落的农村公路进行重点提升。除了实现农村公路的硬底化外,接下来还将完善城乡公交线网,实现建制村 " 村村通客车 ",让广大村民出行 " 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 "。
深圳晚报记者 高向荣 通讯员 闵娟娟 林博士 刘淑芳 张贵 编辑 李剑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