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诊断有了新的 " 黄金搭档 "。记者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了解到,该院为国内首家运用 16 通道甲状腺专用表面线圈技术的医院,2 毫米的结节都能看清,有助于甲状腺癌的发现和辅助治疗决策。目前相关技术正在申请国家专利,已帮助近 100 名甲状腺癌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甲状腺患者在做 3.0TMRI 检查
据了解,影像学检查是临床评价甲状腺癌的重要手段,包括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其中,超声由于其操作简便、准确率高、无创的特点,目前是甲状腺疾病筛查的首选,但这项检查需要依赖超声医生的个人经验,且对于位置比较深或侵入纵隔的病灶及周围情况显示有一些局限。CT 检查弱化了对操作者的依赖性,可以客观地显示甲状腺病灶及周围结构情况,但具有一定的辐射。由于甲状腺属于对 X 射线特别敏感的器官,特别是对于年轻女性而言,这项检查有可能增加甲状腺发生病变的概率。MRI 的优势非常明显,它对病变的检查更加敏感,更加准确。不仅没有辐射对人体没损害,而且图像分辨率高,还能发现更细小的病灶,小到 2 毫米的微小结节都能清楚显示,且能提供鉴别病灶良恶性的有力证据。
目前,甲状腺癌通行的检查手段是 " 超声 +CT",在影像诊断科、头颈外科、病理科的共同努力下," 超声 +MRI" 强强联手,超声检查发现可疑病灶后,再做 MRI 进一步检查,以便临床医师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精准的治疗方案。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放射诊断科主任罗德红教授介绍,传统的 MRI 检查相比 CT 虽然有不少优势,但由于使用头颈联合线圈,存在组织间隙过大、图像质量差等 " 瓶颈 " 问题,甲状腺 MRI 检查一直难以应用于临床。该科室从 2017 年开始就此与相关领域机构合作,共同参与一系列改良设计研究后,甲状腺线圈不断更新换代,最终研制出了高质量、大范围的 16 通道甲状腺专用线圈,攻克了上述 " 瓶颈 " 问题。它除了对甲状腺疾病的筛查、早期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预后评估具有明显意义,更重要的是它的长度达到 24 厘米,观察范围向上扩大到下颌水平,向下则延伸到上纵隔,也就是囊括了几乎所有甲状腺癌局部扩散的范围,对恶性病变的诊治起到关键参考作用。
据悉,目前相关技术正在申请国家专利,希望更多甲状腺癌患者可以得到高水平、高质量的检查诊断,而且检查费用在传统 MRI 基础上没有任何增加,不会给患者带来额外负担。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计越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