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7-16
重症溺水昏迷患者起死回生,救他的医生是抗疫战士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刘敏 程守勤 记者 梅书华)深夜跨省速救、ECMO(人工心肺)保驾护航、多科接力救治 …… 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到一家外地医院的求助电话,多学科合力救治了一名溺水后出现意识丧失的患者。7 月 15 日,患者老李已转危为安,从中大医院出院后转到当地医院进一步康复治疗。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参与这场救援的重症转运分队里,有两名成员都是抗疫战士。

重症转运分队出动,深夜跨省速救

" 我们医院有一位 49 岁患者溺水后出现意识丧失,情况十分危急,能否前来会诊?"6 月 23 日晚上 8 点多,皖北某医院向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发出会诊请求,医院迅速安排重症医学科主任助理谢剑锋、护士长李晓青、医生吴昌德等 4 人组成重症转运分队深夜赶往皖北。

这只小分队里,有两名成员都是抗疫战士。谢剑锋曾前往武汉支援,李晓青也支援过黄石。吴昌德参与过南极科考任务,是南极内陆唯一一位医疗保障人员。

6 月 23 日晚上 10 点多,重症转运分队到达当地医院。谢剑锋了解到患者有脑出血、脑水肿、吸入性肺炎、意识丧失、氧饱和指数低 …… 患者的一项项症状都危及生命。" 上 ECMO,先把病人的命保住!" 谢剑锋把病人情况汇报给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邱海波、杨毅后,迅速作出决定,为后期找出脑出血原因与对应治疗争取时间。

多科合力救治," 唤醒 " 患者沉睡大脑

重症转运分队连夜将患者转入中大医院,到达医院时已是凌晨 3 点 26 分。有了预判患者病情的基础,救治方案早就进行了精准规划,在去往救治的路上,谢剑锋已经联系相应科室做好准备,病人一到,各科室无缝衔接接力救治。

一到医院,患者就被直接推到医学影像科进行 CTA 检查,找出了脑出血的原因,患者颅内有三个动脉瘤,其中一个破裂出血。随之,重症医学科与介入与血管外科、神经外科等科会诊后,决定介入与血管外科主任医师邓钢先为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堵住出血点,保住大脑,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术后,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监护治疗。

下一步就是 " 唤醒 " 患者沉睡的大脑,让患者健康地活下去。在术后的第二天,神经外科郭晓远副主任医师为患者安装了颅内监测器,时时监测颅内血流情况,以此调整治疗方案。重症医学科薛明博士等医护轮流 24 小时守在患者床边进行连续脑动态评估。此外,还通过物理降温等方式让患者体温维持在 35-36 ℃,用低温治疗的方式进行脑保护。由于患者溺水时,吸入了大量污水等,造成严重的吸入性肺炎,肺部的抗感染治疗也同步展开。

治疗步骤提前精准规划,患者救治提早一大步

接着,康复治疗师开始陪伴患者康复训练,从被动肢体训练到床边康复训练,阻止下肢静脉血栓、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出现。患者一点点好转。6 月 28 日,患者有点意识了,撤下了 ECMO;6 月 29 日,患者可以点头摇头示意了,右上肢能动了;6 月 30 日,撤下呼吸机,患者更加清醒了,可以跟医生握手;7 月 1 日,患者能下床活动了;7 月 6 日,患者可以跟医生聊天了;7 月 7 日,患者转入神经外科进一步治疗。在神经外科医护也时刻监测着颅内压变化,并进行抗肺部感染、抗癫痫等治疗后,患者四肢都可以抬动了,病情一步步好转。7 月 15 日,患者转入当地医院后续进行康复治疗。

每个步骤都先行一步,就能为患者的救治提早一大步。这一场救治,从转诊上 ECMO 到颅内监测、早期康复,重症医学科医生了解患者情况的那刻起,就已经精准规划好了整个治疗步骤,专家告诉记者,早一步的规划,就可以患者更早一步康复。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