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7-24
深晚荐书|著名历史人类学家王明珂成名作《华夏边缘》出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当我们在一张纸上画一个圆形时,事实上是它的‘边缘’让它看起来像个圆形。"

《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是著名学者王明珂的成名作,是一部讨论中华民族族群认同与历史发展的重磅研究。

王明珂视 " 华夏 " 为长程历史中的人类生态,而 " 华夏边缘 " 不仅是时间上的边缘、地理上的边缘,也是认同上的边缘。在特定的资源竞争与环境分配中,在集体性的记忆塑造与失忆选择中,华夏边缘的形成、变迁、维持,也可说明华夏族群及认同的形成与变迁。

《华夏边缘》是具有理论范式意义的经典著作,出版多年畅行不衰。书中第一部分主要陈述了全书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第二部分利用考古材料,说明了华夏族群边界形成的人类生态背景;第三部分阐述了华夏族群的重要形成基础,即周人的族源传说与历史记载,并通过荆楚吴等例子,说明了边缘族群华夏化与非华夏化的往复游移;第四部分着眼于近代华夏边缘的再造,通过调查过程中的微观事例,分析了个人、族群与社会在认同建立过程中的张力。

王明珂运用社会人类学理论、考古发掘报告、历史文献史料等各学科理论与资料,结合个人在羌族的田野考察经历,深入探讨了资源环境与族群边缘关系,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的相互滋长,个体与集体记忆和认同的差异,等等问题,以期为当下的民族与族群认同问题提供更多反思和新知。

在导言中,王明珂说,他由一个新的角度——族群边缘的形成与历史记忆——来诠释这种族群现象。他所阐释的也就是,在特定的资源竞争与分配环境背景中,华夏边缘如何形成与变迁,以及华夏如何借历史记忆来凝聚、扩张,华夏边缘人群如何借历史记忆与失忆来成为华夏、非华夏,或成为二者间的模糊边缘。

王明珂借着注重多元、边缘、微观的资料,包括口述历史与田野调查,察觉典范观点所未见及其所失。

在书的最后部分,他指出,与其对一个 " 历史 " 的指责、纠正与争辩,不如将之视为 " 历史记忆 " 而去理解它产生的背景,以及历史书写背后的资源情境、社会认同与个人情感。这种理解,必有助于解决历史争端背后的认同争端,及更理性地解决人类资源分配、分享的问题。

《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王明珂 著

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年 6 月

深圳晚报记者 姚峥华

相关标签

王明 历史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