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7-27
深晚报道|跨越35年的时空 荔枝公园内再拍全家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 深圳的变化真的很大,生活在这里感到很幸福!"68 岁的李德华看着手中的照片深深感慨道。犹记得 1985 年 3 月,他带着妻子和三岁左右的女儿在荔枝公园拍了张全家福,纪念落户深圳的幸福时刻。现在 2020 年了,女儿也已长大为人母,前不久还专程带他们夫妻二人去荔枝公园故地重游,记录如今幸福的瞬间。看着手中两张新老照片,李德华止不住地感叹。

▲ 1985 年,李德华全家于荔枝公园合影。

▲ 2020 年,李德华全家于荔枝公园湖畔合影。

1980 年 11 月,李德华随梅州市驻深圳办事处来到深圳。当时的深圳各方面的条件还不是很好,但 "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 成为当时催人奋进的口号。

刚来深圳时,李德华住在竹棚寮,生活条件并不好。现在一想到竹棚寮,当时艰苦的环境依然历历在目。

" 那时住的条件不好,老鼠、苍蝇、蚊子很多,有的老鼠比猫还大,一早上起来,手会被蚊子咬一大片,有时炒一炒菜,苍蝇都会从手上掉下来!" 虽然住宿条件不好,但李德华坚信深圳会有美好的明天,他也被深圳朝气蓬勃的干劲所感染,于是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深圳努力奋进,改善生活。

1984 年,李德华调入深圳市旅游总公司工作,负责筹建西丽大厦和田贝新村旅游公司员工的宿舍房。建好后,旅游公司打算分配给他一套 160 平方米的房子,李德华拒绝了。他说:" 把房子分给没住房的同事吧,我已在园岭新村安家了。"

深圳的高楼大厦总是深圳日新月异的一个标志性体现。说起 80 年代深圳标志性建筑,李德华的声音亢奋起来:" 电子大厦、国贸大厦、上海宾馆是当时深圳的地标建筑,那时的福田到南山只是沙路,能在这样的路边看到这么高的大楼,感到非常震撼,内心非常激动。"

经济特区的飞速发展给大家改善生活提供了很多机会,李德华的妻子也因为投资得当,家庭经济得到了很大改善,后来他们也在中港城买了房,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观。李德华自己一直安心工作,在他看来,在深圳有很多机会,但他更愿意一直安安心心地在单位工作,他坚信:" 在深圳只要努力打拼,靠工资也能生活得很好。"

美好生活也有波澜,2010 年的一次意外,让李德华妻子突然脑溢血,导致行动不便。2015 年还做了乳腺癌手术。但意外也加深了亲情,面临母亲的两次重疾,李德华的女儿更加珍惜和父母在深圳生活的幸福时光。她说:" 现在我有能力照顾爸爸妈妈了,我会成为他们坚强的后盾,珍惜我们美好的家庭,我会为他们打造爱的港湾,让他们在深圳安享晚年。"

问及如今的生活,李德华满脸幸福。自退休后,他就拾起心爱的乐器,重新开始音乐之路。今年 6 月份,李德华担任深圳市福田区福保社区艺术团团长,和一群志趣相投的音乐之友重新点燃青春,把古朴典雅、抒情悦耳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汉乐、汉曲,带到人们眼前,从曲中感受历史的韵味和音乐的魅力。

看着手中新旧照片的对比,李德华由衷地说:" 从我来深圳的第一天住在竹棚寮,到现在住上中港城的高楼,深圳这些年高速发展,也让我们家发生很大变化,我们日子越过越好,家庭美满幸福,我真心祝福深圳发展得越来越好,所有的家庭都美满安康。"

见习记者 饶晶晶 记者 袁晔

附:"i 的时光——‘最美家庭’影像家谱 " 征集

○征集对象:全市家庭

○征集内容:

1. 深圳家庭所拍摄的具有代表意义或展现温情时刻的新旧对比照片。

2. 照片须是家庭照片。

3. 新照片需在旧照片相同拍摄地摄影(建议以深圳地标建筑为背景),要能展现岁月变迁的对比效果。

4. 请附上简短的照片说明。

○征集方式:有意参选者可将电子版照片发送至指定邮箱。

○征集邮箱:szjiating2020@163.com(邮件标题请注明 " 最美家庭 " 影像家谱全城征集)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