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仃洋上,征程再起。7 月 30 日,广东省交通集团发布消息,历经 28 个小时的连续作业,30 日凌晨 2 点,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标准管节 E2 完成沉放,并与 E1 管节顺利对接。这是继今年首节沉管 E1 与西人工岛实现 " 海底初吻 "、最宽钢壳沉管 E32 管节浇筑完成并顺利出坞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工程迎来的又一重大节点,标志着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建设进入 " 快车道 "。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 E2 管节正在对接中。
E2 管节更长、更重、难度更大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长约 6.8 公里,沉管段长约 5 公里,采用国内首次应用的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形式,由 32 节管节和一个最终接头组成,是目前世界上最宽的海底沉管隧道。此前沉放安装的 E1 管节长 123.8 米,本次下放的 E2 管节为长 165 米的标准管节,重约 8 万吨,其排水量相当于一艘中型航空母舰。
与 E1 管节相比,E2 管节长度更长、重量更大,意味着两者浮运安装工艺存在较大差异,其安装存在更多的挑战:一是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首次拖带标准管节施工,首次使用船艉进行对接,无相关经验参考;二是船管连接增加为 8 套 32 个拉索,需重新计算相关参数;三是导流堤拆除后,受西岛及 E1 尾端扰流影响,E2 管节对接控制难度加大;四是 E2 管节基槽存在 " 喇叭口 " 边坡,受西岛扰流影响,冲刷落淤风险增加等。
保驾护航超长浮运," 巨无霸 " 海上航行 50 公里
7 月 28 日晚 10 点,结合小潮汛期浮运安装窗口特点编制的时间表,提前完成绞移出坞的 E2 管节,在 2 艘清障锚艇、1 艘测流船、4 艘拖轮及 4 艘辅助锚艇等 17 艘辅助船舶组成的编队护航下整装待发。
"E2 管节浮运正式开始!" 刚过凌晨 1 点半,中交一航局总经理由广君发出动员指令,人员各就其位。伴随着潮涨潮落,一体船连接 E2 管节在近 50 公里的超长浮运航道里一路向北。
夜间浮运对人员状态提出挑战,除考验眼力瞭望观察外,全线两侧共布置 28 个航标、4 套海流观测浮标对不同航道、流向、流速情况进行显示,项目部自主研发的导航软件系统将船管位置、姿态、航速及航道周边环境信息可视化显示。
历经约 12 小时的航道浮运后,29 日上午 9 点半,E2 管节抵达位于西人工岛的转向区,在 DP 自动循迹航行模式下,从最东侧锚漂以东进入基槽,至对接端 50 米处进行 180 度转向。30 日凌晨 2 点,经过连夜进行系泊绞移、沉放、拉合、水力压接、管节压载等工序,E2 管节止水带在充分压缩后与 E1 管节尾端紧密结合,标志着 E2 和 E1 管节在海底实现完美对接。
E2 管节顺利浮运、安装及成功对接,既是对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等核心装备以及相关施工工艺的再次验证,更是为后续管节如期沉放安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下阶段,项目将开展 E2 管节贯通测量,满足要求后进行最终压载、舾装件拆除及点锁回填。
目前,深中通道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各分项工程有序推进。桥梁工程方面,伶仃洋大桥、中山大桥主塔承台施工全部完成,进入塔柱施工阶段;岛隧工程方面,东人工岛正在进行岛壁抛填及岛内回填砂施工,西人工岛正在进行岛上暗埋段、敞开段隧道施工以及岛壁抛填作业;沉管隧道主体工程方面,7 月 25 日,最宽钢壳沉管 E32 管节浇筑完成并顺利出坞,刷新了世界上超宽管节在受限水域的出坞纪录。
深中通道是国家 " 十三五 " 重大工程,作为珠三角 " 深莞惠 " 与 " 珠中江 " 两大城市群之间唯一公路直连通道,是完成珠江口 "A" 字型交通网络骨架的重要一横。待 2024 年建成通车后,将有效释放广东当前的区域交通路网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岸产业互联互通以及各类要素的高效配置,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的 " 硬联通 " 和 " 软联通 " 水平,推进大湾区城市群深度融合发展。
深圳晚报记者 董玉含 通讯员 粤交集宣 岳路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