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8-11
北极冰架坍塌,全球变暖加剧,我们正在经历什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现代快报讯 加拿大最后一个完整北极冰架坍塌,两天消失 40% 的面积;欧洲热浪翻滚,专家估计到 2050 年阿尔卑斯山冰川或只剩一半 …… 近日全球变暖再次释放信号。温度升高、极端天气频发、海平面上升,很多人也感到一年比一年热了。遥远的北极和南极正在发生什么,会产生什么样的蝴蝶效应?身在江苏的我们刚经历了超长梅雨季,也和全球变暖有关吗?8 月 11 日,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进行揭秘。

南极冰架示意图

【冰架坍塌】

什么是冰架,坍塌会带来什么后果?

此次坍塌的米尔恩冰架位处人口稀少的加拿大北部努纳武特地区。加拿大海冰服务局近日宣布该冰架坍塌的消息,并称 " 气温高于正常水平、海上的风,以及冰架前的开阔水域都是造成冰架断裂的因素。" 据介绍,加拿大北极地区今年夏季的气温比近 30 年平均气温高出 5 ℃。

什么是冰架?为什么它的坍塌会引起全球轰动?

河海大学国际极地环境研究实验室主任王召民告诉记者,南北极常年下雪,在陆地上形成了很厚的冰,这就是冰盖。而冰盖向海洋流动,海洋冰与陆地冰盖相连,就形成冰架。" 简单理解,海水温度高于冰点,因此靠近海洋一侧的冰会逐渐融化,而内陆的冰较厚,所以内陆的冰就会往海洋一侧滑动,维持冰架的存在。"

而此次冰架坍塌带来的影响非常巨大。王召民介绍,一个非常重要的指示意义就是全球变暖。" 以前两极有非常多的冰架,而现在加拿大境内的冰架几乎消失了。这就意味着北极增温非常厉害。" 另一个影响是将给生存环境带来变化。" 冰架崩塌后,会加速内陆冰流向海洋,最终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而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影响,不仅是部分岛屿面临消失的威胁,许多国家沿海城市也面临严重环境问题,还会影响大气和海洋环流,风暴潮致灾概率上升。

" 加拿大最后一个完整北极冰架坍塌 " 微博话题

南极冰架研究意义重大,有利于预测海平面变化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不仅是北极冰架坍塌,2017 年南极也曾出现史诗级冰架——拉森 C 崩塌。王召民所带领的团队近十年一直致力于研究海洋对南极冰架的影响。今年初,他们的研究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极地专项重点项目资助。项目合作研究单位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为什么需要重视南极冰架的研究?王召民表示,两极冰盖冰架都非常重要,但是南极陆地冰比北极陆地冰多得多。" 如果北极陆地冰全部化掉,全球海平面会上升约 6 米;但南极冰全部化掉,海平面将会上升近 60 米。10 倍之差,足以说明南极冰研究的重要性。"

北极正在迅速增温,那么南极处于什么状况?王召民介绍,目前南极大部分地区变暖还不明显,但是在南极半岛及其附近区域有明显增温现象。南极冰架坍塌也主要集中在这个区域。" 从 1979 年有观测记录以来,南极海冰数量有增有减。但是近几年变化幅度特别大。2012 年到 2014 年,南极海冰连续三年出现了创纪录的高值,2016 年又骤减至最低值。近 4 年来,南极海冰也都偏少。"

而王召民团队主要研究用数值模型解释海洋环流对南极冰架的影响。" 如果南极冰架或北极冰架接触的海洋明显变暖,有利于冰架融化,那么冰架变得很薄就会断裂。我们主要研究到底什么样的洋流会把多少热量送到冰架下面,给冰架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变化。" 他表示,通过发展冰架 - 海洋综合观测系统,提高对南极冰架和冰盖变化的模拟和预测能力,将有利于预测全球海平面未来变化,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 1994-2012 年环南极冰架厚度变化率(彩色)

【全球变暖】

100 多年来,全球气温上升约 1 ℃

不仅是两极的冰雪变化,据央视网报道,欧洲热浪持续,专家警告,阿尔卑斯山最高峰勃朗峰上一块约 50 万立方米的融冰可能随时融化崩落,周边居民已经被紧急疏散。专家估计,到 2050 年阿尔卑斯山冰川或只剩一半。

这些无疑都是全球变暖的信号。" 全球气温正在逐步升高,特别是工业革命后的 100 多年来,全球气温升高了约 1 ℃。" 国家特聘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院长罗京佳说,最近 50 年里,全球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气候变暖后,陆地升温比海洋升温快,且中高纬度地区尤其是北极地区升温的幅度比低纬度地区要大。

世界气象组织此前发表声明称,2015 年至 2019 年是有气温记录以来的最热 5 年。罗京佳表示,如果全球变暖持续,未来全球平均气温会一直增高,但也不是线性变化。此外,具体到全球各地,不一定都以高温的形式体现。" 比如,有的地方可能更冷,有的地方更干旱。"

未来极端天气将更加频繁

" 今年江苏六七月份出现超长梅雨,不时有大雨、暴雨出现,这种情况比较罕见。" 罗京佳说,在极端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次年,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大家印象深刻的 1983 年洪水、1998 年特大洪水以及 2016 年的洪水灾害都是强厄尔尼诺产生的后续效应。可是这次不同,上个冬天没有较强的厄尔尼诺现象,但今年却频繁发生暴雨洪水。"

罗京佳指出,洪涝事件增多也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因为温度升高,大气的持水能力就变强,从而增加了暴雨的强度和频次。"

" 厄尔尼诺现象虽然只是中、东太平洋部分海域温度上升,但却可能造成全球各地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增多。" 罗京佳表示,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未来的暴雨、洪水等灾害的次数和强度不可避免地将增多。此外,台风和龙卷风发生的概率也可能会增多,造成的破坏也会更强。

全球变暖将使 1/6 物种灭绝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兰州大学生态学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赵序茅告诉记者,气候变暖会导致部分动植物因不适应而发生种群数量减少、迁移、生态退化,一些濒危物种难逃灭绝厄运。" 如果气候变化仍然以目前的进程发展,地球上 1/6 的物种会受到威胁。"

" 对动物来说,最直接的影响是栖息地变化。比如在澳大利亚西部,热带鱼出现向极地蔓延的趋势,亚热带珊瑚礁大量死亡。" 赵序茅说。此外,气候变化影响植物物候,也进一步影响了寄居其上的昆虫生活史。" 比如蝴蝶和寄主植物之间出现物候不匹配,植物会在昆虫幼虫准备进入滞育期前死亡,从而影响整个生物链。"

不过,在赵序茅看来,气候变化最终影响还会落在人类自己身上。" 目前,人类食物中 17% 的蛋白质来自海洋鱼类。全球气候变化改变了海洋生态系统,对人类的食物供给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对农业造成损失。在过去几十年间在温度上升和降水增加的综合影响下,水稻、玉米、咖啡的产量就出现下降。" 他表示,气候变化还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细菌、病毒入侵,威胁野生动物以及人类的安全。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徐岑 阿里亚 / 文 施向辉 / 摄

(部分图片由王召民提供)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