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8-17
深晚报道 | 大亚湾核电站见证特区40年成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如果找一个与深圳经济特区同岁的见证者,1980 年筹建的大亚湾核电站无疑是最佳对象之一。近日,深晚记者走进中国广核集团大亚湾核电基地,亲见亲闻大亚湾核电站与特区 40 年共同成长的故事。

▲大亚湾核电基地。

与特区共同起步

" 杀出一条血路 "

1978 年 12 月,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法国外贸部长后,宣布中国将引进两座法国核电站设备。接下来就是紧锣密鼓的前期筹备,1980 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年,也是广东核电站项目筹建之年。1982 年,广东核电站项目选址大亚湾畔,同年底,国务院批准采用法国核电技术来建设大亚湾核电站。

大亚湾核电站引进的是法国 M310 技术,总投资高达 40 亿美元,而 1978 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仅为 206.4 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仅为 1.67 亿美元,去哪里找钱来修核电站?没有钱,那就 " 杀出一条血路 ":经过核电站开创者的多方努力,大亚湾核电站采用了 " 借贷建设、售电还钱、合资经营 " 的全新模式——向银行借贷进行建设,与香港中华电力合营,建成后将电卖给香港换取外汇。

这一全新举措,大亚湾核电站由是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早期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并且打破我国重大项目由国家投资的模式,在改革开放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987 年 8 月 7 日,大亚湾核电站开工建设,1994 年 5 月 6 日,大亚湾核电站建成投产,实现我国大陆大型商用核电站零的突破。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旗帜,大亚湾核电站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工程。

▲华龙一号核电站鸟瞰图(模拟)

秉承特区创新基因

打造核电 " 中国方案 "

1%、30%、64%、90%,这是一组核电国产化率的成长数据,指向的是我国核电站建设的国产化率,由大亚湾核电站的 1%,到岭澳核电一期的 30%,再到岭澳二期的 64%,再到目前 " 华龙一号 " 的接近 90%。

从大亚湾核电站起步,中国广核集团秉承特区创新基因,从一开始就走上了 " 引进 - 消化 - 吸收 - 创新 " 之路,直到打造出核电运营的 " 中国方案 "。

2013 年,在我国三十多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投入大量精力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 " 华龙一号 " 横空出世,这是中国自主创新的 " 大国重器 ",其安全和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

在中广核工程公司设计院,核岛系统所布置室副主任何炜亭自豪地说," 华龙一号 " 安全性达到世界最高级别的安全防护要求,能够抵御类似福岛核电站事故中遭遇地震、海啸所引发的巨大破坏。

目前," 华龙一号 " 正在中广核防城港核电基地建设,将应用于英国一个筹建中的核电项目。

今天,伴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高速发展,中国广核集团已经成长为中国最大、世界第三大核电企业。中国广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长利表示,中广核将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持续推进核能等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做出贡献。

深圳晚报记者 蔡志军

相关标签

核电 核电站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