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8-17
深晚报道丨不负等待,福图“大家讲坛”阔别归来!本年度聚焦宗璞先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与大家阔别大半年的 " 大家讲坛 " 再度归来,8 月 15 日下午,本系列专题活动 " 穿越世纪的目光 · 宗璞 " 在福田区图书馆报告厅成功举办。

宗璞先生今年 92 岁,她在 90 岁的时候完成《北归记》,至此她的长篇四部《野葫芦引》——《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和《北归记》圆满完成。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贺绍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杨、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杨柳以及深圳卫视主持人王海东,为读者现场解读宗璞先生和她的《野葫芦引》。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 杨柳

杨柳作为《野葫芦引》的出版编审,也是其 " 第一位读者 ",细致地讲述了宗璞的创作历程,在病痛的折磨下坚持创作,艰难地完成其作品,并且在最后一卷《北归记》,历时 30 年,宗璞先生已临近 90 岁高龄,仍然秉承一种创作热情,一种对完美的追求,为《北归记》写了一个丰满的结局。杨柳与宗璞先生因《野葫芦引》的出版事务结缘,多年相识、相知,她对《野葫芦引》全篇的熟知,对篇章中的人物和故事如数家珍。她说宗璞先生的作品像 " 童话 ",用童话来折射社会现实,这与宗璞本人的经历与性格也是吻合的,宗璞先生的写作动力来自于现实,也就是她亲身经历的那段抗战历史。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李杨

宗璞先生的父亲是中国当代很有影响的哲学家、思想家冯友兰,姑姑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作家学者冯沅君,她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知识分子氛围中间成长。北平沦陷之后西南联大南迁,对于抗日战争的整段历史,宗璞先生有一个独特的视觉,李杨称这是宗璞先生的写作执念,也是她的写作情怀,她不为文学史写作,也不为市场写作,她是想把抗战的这段人生经历、所见所闻保存下来,告诉大家,她看见了一个我们所有人没有看见的世界。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 贺绍俊

而贺绍俊对宗璞先生的文学评价是优雅,她代表了精英知识分子的立场,忧患意识,忧国忧民,说她是为知识分子来搞文学创作的一个作家。在她的《南渡记》中有一句话 " 唯其国家有难,更要在艰难中培育人才 ",写出了当时知识分子们的爱国情操,也是宗璞先生想要用文学作品来呈现的一个历史角度。

▲分享会由深圳卫视主持人王海东主持

" 穿越世纪的目光 " 是福田区图书馆推出的系列讲座,由福田区委宣传部、福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福田区图书馆、深圳市天工当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本项目获得了福田区宣传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资助," 穿越世纪的目光 " 自 2016 年推出,活动每年选取四位世纪老人为话题人物,分别邀请与话题人物相关的作家、学者展开对谈,通过接地气的分享让更多人关注经典文学作品阅读。

深圳晚报记者 李福莹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