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8-18
深晚报道|第三届龙华区十大“好家庭”入选本季《影像深圳家谱》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有许多重要论述。他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前,第三届龙华区 " 好家训好家风好家庭 " 评选活动结果揭晓,陈汉英家庭、齐晓贵家庭、陈琳辉家庭等十户家庭获评龙华区十大 " 好家庭 ",他们以 " 孝老爱亲家庭 "" 夫妻关爱家庭 "" 教子有方家庭 "" 廉洁敬业家庭 "" 邻里友善家庭 " 等五大典型楷模的影响力、示范力和带动力,传递着向上向善的家庭文明新风尚。

今年,深圳迎来建立经济特区 40 周年。峥嵘岁月里,千万人在这里成长、奋斗,千家万户在这里落地生根。为了更好地发挥 " 好家庭 " 模范作用,凝聚文明正能量,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第三届龙华区十大 " 好家庭 " 将入选本季《影像深圳家谱》,推动全社会形成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共识,鼓动众多家庭用实际行动弘扬文明家风、争做幸福家庭。

据介绍," 好家训好家风好家庭 " 评选活动由龙华区纪委监委、龙华区委宣传部(文明办)、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龙华区妇联联合举办,一直是龙华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家风好、民风纯、党风正、政风清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抓手。活动自 2017 年开展以来,已成功举办三届,不仅积极挖掘辖区内优秀家庭文化和良好家风,传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而且通过举办丰富多样的活动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影响力辐射近百万居民,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获得广泛好评。

孝老爱亲家庭】

齐晓贵 - 王君毅家庭:

十年如一日 " 以行释孝 "

齐晓贵是龙华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护士长,曾荣获深圳市优秀护士长、龙华区优秀护理管理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自 2009 年婆婆中风以后,她的生活也随之改变。为了照顾好卧床的婆婆,她制订了一份 " 爱的清单 ",里面详细记录了老人每天的用药、按摩的时间,以及一日三餐、开窗通风、被褥换洗等等注意事项。正是这份清单,让她既能做好繁忙的本职工作,也能很好地照顾婆婆。 为了改善老人的生活环境,她在室内放些小盆栽,舒缓老人的情绪。闲暇的时候,她经常和婆婆聊聊天,安慰、引导老人放松心情,积极生活。在她与丈夫十年如一日的细心照顾下,老人病情未出现恶化。 今年春节,齐晓贵主动请战,投身抗疫一线,支援发热门诊。她无怨无悔地付出,不带一丝抱怨,奉献是她无言的诉说。

陈汉英 - 冼顺发家庭:

言传身教为子女立榜样

陈汉英及其家庭曾荣获 " 优秀共产党员 "、五好家庭等荣誉称号。 她的一家四世同堂,同丈夫五兄弟一起组成 26 口人的大家庭。从 1983 年陈汉英来到冼家,一大家子就住在一起,饭一起吃、活一起干,彼此间没有任何芥蒂。直到 1997 年前后,村里划地建房,各兄弟家的房陆续建好后才分家。 对于儿女,陈汉英从不讲什么大道理,而是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儿子冼志忠、女儿冼志云从小就很懂事,争着帮妈妈做家务。听说冼家子女非常懂事,同村不少人还专程来找陈汉英取经。现在,儿子、女儿都成家了,各自小家庭都很融洽。 陈汉英不仅持家有道,还热心集体,退休后在福民社区老年人协会工作,服务邻里促进和谐。

【夫妻关爱家庭】

陈琳辉 - 蔡苏瑜家庭:

警嫂写信支持丈夫战疫

陈琳辉是一个维护政治稳定、维护社会团结的 " 铁拳头 ",曾荣立个人三等功 4 次、个人嘉奖 4 次、银质功勋奖章 2 次、铜制功勋奖章 2 次,先后荣获优秀社区民警、每日警星、优秀公务员、龙华十佳卫士等荣誉称号,连年取得公安 " 飓风专项行动 " 第一名。他的妻子蔡苏瑜是一个无私奉献、浇灌祖国花朵的 " 园丁 ",曾获评 " 深圳市十佳警嫂 "" 十佳母亲 " 等称号,还曾获得广东省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广东省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设计一等奖以及广东省教学基本功大赛最佳说课奖等荣誉称号。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陈琳辉刚值完春节第一班,就马不停蹄地参加疫情防控。蔡苏瑜不但没有丝毫怨言,还全力支持丈夫参与战疫。其间,她写下一封公开信《致战 " 疫 " 中的你》,发表于国家级媒体《光明日报》,信中洋溢着家国情怀与大爱精神,获得公安部高度肯定并发送全国各公安机关要求学习。

张甘棠 - 徐佳卿家庭:

护士夫妻档携手战疫情

张甘棠是龙华区中心医院肿瘤科护士长,曾获评深圳龙华区中心医院年度满意护士、龙华区优秀护理管理工作者荣誉称号。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临危受命,牺牲了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光,义无反顾投入防疫一线工作。 张甘棠的丈夫徐佳卿是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2 月 14 日,他毅然报名加入深圳市援鄂医疗队,远赴湖北荆州支援抗疫。由于工作需要,抗疫一线的男护士需要承担更多相对危险和繁重的工作,特别在重症监护室工作,他们面对的全是危重患者。他们勠力同心,抗击疫情,在湖北监利县中医院重症监护科,徐佳卿与其他 3 名同事被称为深圳医疗队的 " 四小金刚 "。 作为妻子,张甘棠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每天通过视频了解他的健康情况,宽慰他家里一切安好,无需担忧,告诉丈夫,他是女儿最好的榜样。

【教子有方家庭】

汤梦洁 - 李惠军家庭:

代代相传的助人家风

汤梦洁的外公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一辈子立足基层,为老百姓奔走,是远近闻名的好人。其母亲为人和善,助人为乐,坚持照顾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长辈们的言传身教让她从小受到良好的家风教育,教会她做人做事的道理。 来到深圳后,汤梦洁时刻谨记外公教诲,积极投身公益,不仅自己加入义工组织,还带领女儿一起做义工,为社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她了解到周边小区居民大多是 80 后,平日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时,就和小区的另一位义工发起了 " 故事妈妈 " 绘本阅读计划,帮助学龄前儿童培养读书好习惯。 近几年来的努力,她充分团结邻里力量,共同推进这一活动,受到广大邻居的好评。

于丽 - 刘新民家庭:

母女并肩社区防疫一线

于丽是民治社区党委书记。自防疫工作启动以来,她一直忙碌在一线,白天出去巡查宣传,晚上开会复盘工作,整理数据。最初的十几天,她几乎每天都忙到晚上十点多才回家,声音沙哑了,连说话都得忍着嗓子的疼痛。最让家人担心的是她的左脚,当时她刚做完脚部韧带撕裂修复手术不久,脚里有钢钉,正想趁着春节休息恢复。医生也叮嘱她 " 少走动、多休息 "。疫情发生后,于丽不允许自己停下来,她在民治社区工作了十三年,工作站里没有人比她更了解社区的情况。 于丽的女儿豆豆是个 "00 后 ",去年刚上大学。在防疫初期,志愿者还没有完全到位,于丽动员女儿加入志愿者队伍。让于丽惊喜的是,女儿欣然答应,成为社区最年轻的 " 守门人 "。

【廉洁敬业家庭】

武登峰 - 刘爱丽家庭:

丈夫战疫情妻子做后盾

武登峰是龙华区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医生。当接到深圳市重症医学会招募重症医学科医生的通知时,他第一时间报名,赶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支援。 2 月 4 日抵达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后,他直接投入到工作中,主要负责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在这里,接收的病患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上有创呼吸机,需要 CRRT、ECMO 等生命支持治疗。" 面对重症患者,武登峰要随时评估患者病情,监测各种指标,调整治疗方案,每天工作超过 12 小时。支援期间,武登峰先后救治了 5 例患者,病程都在一个月以上,诊疗工作非常艰辛。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武登峰平常周末假期很少能陪在家人身边,都是妻子在照料家庭琐事。妻子知道他去支援的事情,没有任何埋怨,只是心疼地嘱咐他注意安全,做好防护。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他义无反顾战斗在抗疫一线。

杨广平 - 廖艳芸家庭:

网格防疫 " 最美 " 夫妻档

福城街道章阁网格站的杨广平和廖艳芸是一对夫妻组合,也是最美的逆行者。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两人从大年夜开始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廖艳芸作为内勤岗,在办公室收集整理一线网格员采集回来的数据,她的丈夫杨广平则深入辖区,对辖区内返深的疫情发生地人员一一上门核实,并拿着测温仪为他们量体温,每一次上门都存在着被传染的风险。但他毫无怨言,毫不退缩,在尽力做好自身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去执行每天的工作任务。 因为要加班,家里两个孩子只能托付给老人照看,孩子想爸爸妈妈时只能通过视频通话。即便如此,在防疫期间,他们每次与孩子视频,也只能简单地说上几句,然后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邻里友善家庭】

宋益梅 - 蔡侨生家庭:

用心传播文明的一家子

宋益梅是龙华区公共文明促进会观澜分会会长。自区文促会 2014 年成立以来,她在龙华文明建设战线上多年如一日,在各类文明宣传、文明巡查、文明保障活动中都能见到她的身影。她始终秉承 " 文明众筹,文明共享 " 的理念,走街串巷参与各类文明创建活动,用脚步丈量文明,消除文明 " 短板 " 及 " 盲区 "。 5 年来,她提供了近万条有效问题信息,堪称文明城市创建的 " 天眼通 "。她还积极引导亲朋好友参与,她的老公、妹妹、妹夫、身边朋友在她的感召下都加入区文促会。在她和同伴们的努力下,2017 年和 2018 年区文促会分别荣获 " 全国基层改革创新案例 " 和 " 深圳市文明单位 " 荣誉称号。 脱下 " 蓝马甲 ",她是一名邻里有爱的知心大姐,穿上 " 蓝马甲 ",她就是龙华区文明指导员,她以普通市民群众的博大情怀和工作身影,诠释着龙华区文明好声音。

张莉 - 林中秋家庭:

活跃在公益舞台的夫妻

张莉 3 岁时因病双目失明,后就读于成都市盲聋哑学校,接受推拿专业的训练,后以优异成绩考入长春大学音乐专业。 1997 年,张莉南下深圳,认识了丈夫林中秋,并于当年结婚。2000 年,他们夫妻俩共同创办了星星盲人推拿保健中心,中心先后接纳了 20 名盲人就业。在丈夫的全力支持下,张莉一直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先后取得高级保健按摩师证、按摩主治医师证以及高级心理保健师证、心理咨询师证。 2004 年张莉申请加入深圳市义工联成为一名义工,从那时起,她经常为社区老人、残疾人义务按摩。2008 年,张莉进入深圳市残联主席团,担任深圳市盲人协会副主席,在任职期间积极筹办《读书月盲人朗诵》系列活动、歌唱活动等为视障人士服务。

【项目介绍

《影像深圳家谱》创办于 2014 年,是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指导,深圳报业集团深圳晚报主办,深圳市摄影家协会、深圳新闻摄影学会、深圳民俗摄影学会等摄影组织协办的深圳城市大型影像艺术项目。该项目旨在一年拍摄 100 个家庭,用 10 年时间拍摄 1000 个家庭,用 1000 张照片汇聚城市的人文根脉,镌刻下一个个极富激情和永不止步的时代故事。

(张璇 吴智欣 朱静 花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