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8-19
60年了,为什么还要向一本书致敬?名家齐聚畅谈《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郑文静)《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自 1961 年出版以来就成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经典名作,对整个世界范围内有关都市复兴和城市未来的争论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这本书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再版无数次,先后被《时代周刊》评为 " 百佳非虚构作品 ",被《泰晤士报文学副刊》评为 " 战后影响力一百书 ",被纽约公共图书馆赞誉为 " 世纪之书 "。

在这本书出版 60 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译林出版社特别推出《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60 周年致敬版),全新精装、致敬经典。

8 月 18 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王伟强教授,《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译者、华东师范大学美国研究中心金衡山教授,做客上海书展分会场建投书局,同译林出版社编辑刘静一起,围绕 60 周年致敬版的城市规划经典《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畅谈中国和美国大城市的建设发展及人文景观,以及在百业待复兴的今天,让人间烟火气回归城市的重大意义。

活动现场,金衡山教授和王伟强教授首先向读者介绍了《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的诞生背景与过程。

20 世纪中期的美国,经过了经济腾飞,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富裕的中产阶级纷纷从市中心搬至郊区。大城市一片脏乱差的景象,社会问题频生,在政府的推动下,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如火如荼。

当时这一运动最激烈反对者就是雅各布斯。她只有高中学历,从未接受过专业城市规划训练,喜欢漫步街头,醉心于观察城市细节。1952 年起,作为《建筑论坛》的助理编辑的雅各布斯开始报道城市更新运动和改造计划。她发现,这些正在施工中或已完成的计划,不仅无趣、不安全、没有活力,而且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也是负面的。

1956 年,雅各布斯就此在哈佛大学发表了一个演讲,这次演讲后来发展为《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该书一出版,立即引起巨大争议,《纽约时报》称其为 " 城镇规划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本书 "。

2005 年,译林出版社第一次引进出版了这本书的简体字中文版,那是在 08 年北京奥运会之前,中国的城市建设最为如火如荼的时期。译林出版社编辑刘静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60 周年致敬版)的责任编辑之一,她指出,从 2005 年到 2020 年,这 15 年是中国城市发展最迅速、城市人口增长最显著的时期。当前中国的城市户籍人口已经达到总人口的近 60%,很多 " 新城市人 " 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城市问题。理解城市,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的紧迫任务。

王伟强教授说,如今,这本 60 年前的书不仅不过时,反而恰逢其时。用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俞孔坚教授的话来说,这本书值得每一个开发商、规划师,各级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者参考阅读。" 普通读者想要活得更好的城市生活,也要来读一读这本书。"

(出版社供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