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8-20
深晚报道 | 老面点王人讲述自己眼中深圳三十年变化 黄土地上冒出了一座花园城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 当时黄土飞扬,如今绿水青山 "," 当时没有选择,如今挑花了眼 "," 当时不见公交,如今地铁绕城 "……

时光机 1999 年 3 月 11 日,干宁宁拍下了两张照片,照片中深圳市中心区范围除了深圳市儿童医院外,入目的基本就是一片黄土地。与她最近拍的两张图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十年过去,深圳中心区早已成为绿树成荫、高楼林立的都市成熟 CBD,吸引无数人来此就业安居。

这些都是干宁宁眼中深圳的变化。来深圳 32 年,与面点王结缘二十多年,江南女子干宁宁在深圳扎下了根。三十余年,她亲眼见证了深圳的快速发展,吃住行无论哪一方面,她都有着自己切身的体会。在她眼中,这是一座黄土地里冒出来的现代化花园式国际大都市,在这里的生活,越来越方便、越来越舒适,也越来越漂亮。

从哭着鼻子到喜笑颜开

1988 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毕业生,已经在浙江工作 6 年的干宁宁南下深圳。彼时的深圳,只是她在广交会上听到过的一个名字,是心中也曾向往的改革热土。在经过了从上海一路火车摇晃到广州和从广州中巴颠簸到深圳,真正置身其中时,初来乍到的干宁宁也只能感叹一声 " 荒凉 "。除了罗湖一些地方,见过的其他地方大多还是一片黄土。

▲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干宁宁到深圳还没多久,儿子也才 5 岁。图为她与儿子在海边留影。

她回忆,当时没有什么火车直达深圳,甚至深圳火车站都还只是个相对简陋的站房,至于市内公共交通,更是不方便。干宁宁笑着说,自己刚到深圳的时候,一个亲戚刚刚被分配来深圳科技园工作。当时公司给这位亲戚安排住的地方在上海宾馆附近,结果上班第一天亲戚就哭着鼻子回来了,抱怨自己怎么像是来到乡下工作。那个时候,上海宾馆以西基本没什么建筑,深圳科技园更不用说了,除了几栋办公楼,周边都是黄土地。深圳难得看见一路公交车,从上海宾馆到科技园只有那种随叫随停的穿梭中巴,一趟就得一个多小时。

对比现在,干宁宁喜笑颜开,她说,那位亲戚现在感受更多的是幸运。短短二三十年,地上,从深南大道开始,平坦宽阔的道路遍布全城,私家车、公交车穿梭不停;地下,随着地铁 6 号、10 号线开通,地铁网络可以到达的地方越来越多。而这其间、深圳火车站新站房、深圳北站等一大批铁路站点先后更新启用,不仅是普通列车,高铁也都可以通达全国多地了。这还不算越来越密的飞机航线。对此,干宁宁赞叹不已。

从黄土飞扬到绿水青山

除了感叹深圳交通发展的迅猛外,干宁宁也惊叹这座城的绿水青山,特别是深圳中心区的日新月异。她说,刚到深圳的时候,住的是公司提供的集体宿舍,几人一间。当时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电力资源等基础设施跟不上,晚上经常停电,往往需要去户外乘凉,到半夜才能入睡。直到自己 1999 年搬到新洲路附近。当时马路对面,现在的深圳中心区还多是一片荒芜,除了深圳市儿童医院外,几乎没什么建筑。为此她还专门拍了几张照片。2004 年的时候,中心区的黄埔雅苑已经成熟,她又搬迁到了现在的黄埔雅苑四期。

▲时至今日,儿子的女儿也已经长大,即将步入小学。图为干宁宁与 6 岁的孙女合影。

干宁宁说,1999 年拍的时候还是一片黄土地,2004 年入住的时候已经是成熟的花园小区了。到了现在,中心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公园绿地星罗密布,宽阔的人行绿道、柏油马路穿插其间,车水马龙一派繁忙景象。她说,深圳这些年非常重视环境保护,重视城市绿化,单单说深圳中心区,新洲河、福田河、莲花山公园、笔架山公园可见一斑。仅仅过了 20 年,变化可谓翻天覆地。蓝天白云、碧水青山,点缀其间的高楼显得这座城市更加漂亮。一座城市,人居环境好了,自然更加吸引人了。而人,也必将进一步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这或许就是深圳这座现代化花园式国际性大都市的魅力所在。

从没得选择到不知选啥

说到魅力,干宁宁提到了深圳的吃。作为老面点王人,一路经历深圳餐饮业的变革发展,干宁宁聊起这些分外激动。

她说,自己 1988 年刚来的时候,深圳的工业还主要是来料加工之类的。街道上餐厅也不多,可选择的很少,连锁经营类的更是闻所未闻。她所在的单位是个大企业,但还是没有食堂。干宁宁称,那个时候,企业食堂不发达,有的没几家。公司就在中午的时候用通勤巴士把职工送回家,自己吃完饭再由公司车接回单位继续上班。既浪费时间也浪费资源,很不方便。后来,改革开放浪潮在全国各地开花,深圳产业转型升级,洋快餐逐步引进,餐饮业迅速发展,中式快餐也渐渐兴起。自己机缘巧合之下,在董事长、总经理张和平的带领下与一干有识之士一起携手创立了面点王品牌。彼时的干宁宁,主要负责面点王的店铺选址、谈判、装修以及营运前的一系列开发工作,见证了面点王从无到有,然后逐步到今天 100 多家的历程。

干宁宁回忆,1996 年,深圳餐饮市场相比上世纪 80 年代末期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很多新型经营模式出现,中式快餐已经取得一定发展,面点王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她说,起初的时候,包括面点王在内,很多企业依旧面临一个能源不足和不洁的问题,时不时停水停电、每个灶头的罐装液化气安全都成为企业发展需要面对的问题。十几个灶头每个一罐液化气,既不安全也不卫生。所幸,深圳的建设发展很迅速,没多久就解决了这些问题,面点王的厨房也经历从罐装气到管道气再到电力化的一个快速更新升级的过程。今天的面点王厨房,炉具灶具不仅基本用电,还已经开始朝着智能化快速迈进,即便是烟气排放,也早已专门配备了净化系统,确保净化过后才会排放。而这些,都为面点王发展成为 " 都市人的大厨房 " 奠定了坚实基础,也确保了面点王的安全卫生与可口。

时至今日,面点王的品牌早已走进越来越多深圳人的心中,深圳人关于吃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早中晚三餐的选择,往往需要面临幸福的烦恼。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深圳的快速崛起中完成的,也因为这一切,深圳的今天才会这般耀眼。从一片黄土地里崛起冒出这么一座城,绿水青山之间,值得所有的深圳人骄傲。

深圳晚报记者 王志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