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深圳实验学校光明部,映入深晚记者眼帘的是灰白相间的典雅的教学楼,还有崭新的宽阔操场。背靠光明新城公园的校园,环境优美幽静,伴着朗朗书声萦绕耳畔的是鸟儿的啾鸣。
▲ 2019 年 12 月,彭修和(左一)与前来看望他的几位 2018 届深圳实验学校毕业生合影。
在参观校园的过程中,深圳实验学校光明部教导处主任彭修和向深晚记者介绍道,学校不仅拥有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体育馆,还配备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实验室,美术、书法、音乐等艺术功能室,通用技术、多媒体制作、创客空间等科技探究实践场地。学生宿舍每间 5 人,配有独立的洗手间、冲凉房和空调,每个学生都拥有独立的学习空间。" 我们还有能容纳 3000 人同时就餐的食堂。" 彭修和笑着说。
1997 年,时任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数学学科主任的彭修和来到了深圳,加入了深圳实验学校的大家庭。20 多年来,彭修和深耕教学领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也见证着深圳这座城市的变迁。
宜居
出门迎来满眼绿 交通发达处处通
" 深圳环境多好啊,气候也好,在这里生活很舒服。" 谈到深圳的魅力,彭修和脱口而出。在彭修和的眼中,深圳是一座生机盎然的城市," 不管是公园,还是道路,绿化都越来越好。" 彭修和说,这些年来,起初的星星点点之绿已枝繁叶茂,推开窗就是风景,出门去哪里都是绿色。下了班,休息日,和妻子、孩子在植被丰富的公园里散散步,很惬意。
▲ 1998 年,在毕业典礼上,彭修和(左三)与他在深圳带的第一届毕业生学生代表合影。
除了环境,交通的发展也让彭修和不住称赞。" 过去,学校在收购亚太(深圳)国际学校的时候,我在西丽上班。每天从梅林一村坐校巴到西丽,要一个小时。" 彭修和回忆说,那时的路弯弯绕绕的,路面也很颠簸," 上下班路上都能把人摇晕,很疲惫 "。现在就不同了,路宽了,平坦了,也通达了,以前一个小时的路程现在只要十几分钟就可以到。不仅公路越修越好,地铁线路网也经过了越来越多的片区,方便了工作和生活。" 原来如果没有私家车,到哪里去都不太方便。" 彭修和说,以前市教育局曾邀请他到新安中学讲课,周六 8 时 30 分上课,他不到 6 时就要爬起来赶最早的一班公交车,从下步庙到学校就 8 时左右了," 那个时候公交车慢、路况也不好,现在多快啊,一会儿就到了。坐地铁也行,出行选择也越来越多,这不,地铁 6 号线开通后,光明也通了地铁。" 他说,交通的发展对深圳的发展促进很大,路修好了,效率也提高了。
宜学
素质教育发展好 教师专业再成长
在彭修和看来,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生活、工作在这里,再加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造就了这座城市包容、开放的城市性格特点,也正因此,深圳的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接触最新的资讯,享受开放的学习环境,得到更多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这张准考证对彭修和来说很珍贵,这是当年他调入深圳时人事考试的准考证。有了这个证,考过了这场试,他获得了来到深圳的机会。
" 深圳的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国际视野是领先的。" 彭修和说,在深圳的教育领域工作这么多年,他的最大感受就是,深圳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不仅非常重视,而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 学校里开展的活动课程和学生社团也越来越多,带给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的提升也越来越大。" 彭修和说,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开阔,奇思妙想很丰富,他非常喜欢陪着学生一起,帮助他们在活动中开发新思路、锻炼综合能力。" 有一年的科技节,我的学生设计了一条盘山路模型,车辆从山顶上盘旋冲下来可以精准地扎破山脚下路终点的气球。你说孩子们多厉害!他们自己计算轴距、倾斜度、速度等,设计得这么精准,整个过程非常认真地在钻研。我那个时候陪着他们,得了冠军以后,孩子们可高兴了,跑过来拥抱我。" 彭修和向深晚记者回忆起学生的点点滴滴,脸上洋溢着骄傲与幸福的笑容。" 我们学校的管弦乐队还代表深圳、代表广东参加全球的比赛呢!" 他说,素质教育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不仅不耽误学业,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
不仅是学生,彭修和分享道,深圳对教师的专业再成长也花了大力气。" 我从来到深圳一直到现在,参加了很多继续教育,这对我的个人成长和职业生涯都有很大的帮助。" 彭修和说,深圳政府提供资金和平台为教师创造培训的机会,而且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多,让教师除了授课之外,还能在众多领域获得再成长," 教书育人嘛,正因为我们教师一直在成长,所以才能与时俱进地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进程。" 彭修和说,这些年来教育在不断变革,学生有了变化,教育者也发生着变化," 都越来越好 "。
" 感恩深圳实验学校!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与我的学生结缘,桃李满天下真的很幸福。我的学生毕业了也会经常联系我,师生一场,情缘一直都在。" 深圳实验学校光明部在 2018 年 9 月开始办学,明年就要迎来第一届毕业生了,彭修和充满期待," 学生是未来,是希望,我祝福他们的明天越来越美好 "。
时光机 这是彭修和珍藏的一台录放机,它陪伴了女儿的童年,见证着她的成长,也见证着彭修和夫妇对女儿的良好教育。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彭修和订购了一套读书的磁带,每天把读书磁带放入录放机里,再在录放机的另一侧放入一盘空磁带,这样一来,女儿一边跟着读书磁带朗读,另一边她的声音就可以录下来。这样的方式,培养了彭修和女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她自我调节、自主选择等能力,良好的习惯也为她的将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深圳晚报记者 武晓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