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8-24
南京推出一系列公益项目,帮助“老漂族”更好融入新环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苏宁 白雪银 文 / 摄)离开学越来越近,越来越多的 " 老漂族 " 离开老家,来到南京过起照顾子女、接送孙辈的生活。同时,他们也面临一些困难。8 月 24 日,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南京日前推出一系列公益项目,把 " 老漂族 " 和空巢老人养老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新环境。

【烦恼】

缺少沟通、缺乏陪伴 …… 老人遭遇随迁困扰

" 妈,我上班去了。"" 你去上班了,我在家干什么呢?" 在南京工作的小周去年在江宁买了房子。两周前她将已经退休的母亲祝阿姨接来和自己同住。共度一个周末后的周一,小周出门前,出现了上面的对话。" 本来想着把她接来南京,生活能过得好一点。谁知道来了之后反而没那么开心了。" 小周说。

祝阿姨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老家扬州还有小周 90 岁的爷爷要照顾,所以老伴要留在家里照顾老人。" 两个人一起来南京可能还好一点,但是不现实。在这里没有熟人,每天就出去买买菜回来做做饭,打扫打扫卫生,剩下的时间也不知道要干吗。" 祝阿姨说," 在老家还能找人聊聊家常,约人出去散散步、逛逛公园。来南京后,感觉就不想出去了。"

除了被子女接来养老的,还有许多 " 老漂族 " 是来帮子女减轻负担的。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床烧早饭,吃完饭后带着小孙子去上学,然后去菜场买菜,回家做午饭。睡个午觉,就又该出门接孩子放学了 …… 这就是秦阿姨这两年的生活写照。" 前年,孙子上幼儿园。我从老家安徽宣城来到南京帮忙带孙子。其实还真有很多不习惯的地方。" 秦阿姨说,在老家的时候,她基本上晚上 9 点钟就睡觉了。到了南京,孩子往往 11 点还不睡,导致她睡得也没那么踏实。" 不习惯也没办法,儿子媳妇工作都那么忙。" 而最让秦阿姨不放心的,是家里的老伴。" 老伴中风,我基本上每个星期都要回去一趟,给他多准备些吃的。两边都需要照顾。"

【建议】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老年人也要主动融入新环境

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刘颂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流动人口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还是来自于异地。" 比如原先一些在本地可以享受的福利在异地不能使用。" 刘颂认为,首先就是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像现在一直在推进的异地就医等等。"

拿南京来说,为解决异地就医难点,近年来,南京稳步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范围稳步扩大。为了让大家少跑腿,南京还不断优化异地就医工作流程和环节,实现异地就医职工居民 " 一个政策 "、市区两级 " 一套流程 "、公立民营 " 一视同仁 "。

此外,刘颂认为社区也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要将这些老人与本地的老人同等看待,同时多组织一些活动,让他们认识南京、喜欢南京。" 而从老年人自身来说,也要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主动融入到新环境中去。

△一系列公益项目启动帮助 " 老漂族 "

【做法】

推出公益项目,增加 " 老漂族 " 的社会参与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近日,南京新悦基金会推出了一系列公益项目,并同南京市有关养老服务机构及南京悦心养老产业有限公司等合作,在其服务网点设立慈善社区工作站,把 " 老漂族 " 和空巢老人养老作为重点工作之一。

南京新悦基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老年人从生活几十年的环境中来到新的地方,他们最需要的是在精神上找到归属感,并在生活模式上融入新环境。但子女由于工作忙等原因,会忽视这些需求,从而让很多 " 老漂族 " 在新环境里无所适从,过得并不那么开心。该负责人介绍,他们推出的公益项目主要通过家庭、交友和社区集体活动来促进 " 老漂 " 与子女的交流,增加社会参与并更好地融入社区,配合社区开展敬老、爱老、助老公益活动。

" 我们每个月会定期在线上线下开展各类公益小课堂,内容涵盖生活小知识、健康小知识、医学小知识、管理类小知识、各类小技能等,让慈善工作站成为联结居民的纽带。同时也会在平时多注意收集老人们的兴趣爱好,有规划性地定期开展社区活动,真正能给老人们留下社会关爱的正能量,让公益延伸向每一位‘老漂’和空巢老人,并最终建立‘老漂’和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网络。"

相关标签

南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