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合作区鹅埠先进制造集聚区规模已显。张贵 摄
对标深圳提前一个多月完成全区 5G 基站建设任务、首批深圳标准纯电动出租车落户试运营、全面实现了 " 村村通公交 "、城市中轴线——深汕大道沿线 643 盏太阳能路灯点亮了新城未来城市脊梁、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签约入驻时尚品牌产业园、首批纯电动巴士投入运营、辖区学校与深圳各区同步实现返校复课 …… 半年来,一项项新城建设发展成果表明,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 " 深汕合作区 ")不断加速与深圳一体化发展,如今的深汕合作区,可谓日新月异。
深圳第 "10+1" 区未来可期
赤河广场是深圳第 "10+1" 区——深汕合作区东西走向产城融合发展轴上重要城市节点、首个 " 城市生态休闲会客厅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这里便开始热闹起来。漫步广场,心旷神怡,入眼尽是亲朋好友或聚餐、或散步、或购物、或娱乐,烟火气十足。
赤河广场位于深汕合作区最大的河流——赤石河的东岸、城市景观大道和城市功能集聚轴以北,所处位置有山、有水、有湿地,风光旖旎、交通便利,以独特的魅力成为深汕合作区第一个全新体验型旅游消费目的地和 " 城市生态客厅 "。项目二期还将规划建设体育公园、山体公园、耕雨农场、精品民宿等空间。
深汕合作区第一家电影院、第一家咖啡厅、第一家麦当劳 …… 都在赤河广场诞生,自 2019 年 4 月底正式启用,如今的它不仅成为深汕人集日常休闲、购物、娱乐、公益配套的多功能场所,为深汕实体商业注入新活力,也为深汕人带来了全新的生活体验。
" 来这边开店,主要是看好深汕合作区的发展前景,看到了这里蓬勃发展的商机。" 今年 4 月在深汕合作区新开业的一家面包店负责人崔莉莉如是说。此外,赤河广场一家火锅店也于今年 4 月开店,该店经营者说,自己先是通过亲戚朋友了解到深汕合作区的发展,实地考察后,觉得深汕合作区发展前景会非常好,便把新店开到了深圳第 "10+1" 区。
" 咬定目标不动摇 "
2020 年,是深汕合作区进入 " 全面履职提升年 " 的关键时期。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重 " 大考 ",正处于起步爬坡关键时期的深汕合作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相关部署,咬定目标不动摇,拿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充分发挥深圳第 "10+1" 区独特的区位、资源、环境等优势,因地制宜、科学有效做好 " 双统筹 " 工作,不仅在战疫中取得了阶段性零疑似、零确诊的 " 双零 " 战果,而且复工复产率达到 100%。
为助力全区各类企业复工复产达产增产,深汕合作区用好用足深圳 " 惠企 16 条 ",同时推出深汕暖企 " 硬十条 "、干部挂点服务企业等系列组合拳,加强供应链和用工保障,帮助企业解决防疫物资、流动资金等具体问题。
作为力争打造全国最大机器人小镇的首发项目,深汕湾科技城项目通过采取共享员工、优化工序、安全赶工、流水施工等一系列有力措施,第一时间实现 100% 复工,实现了效率与效益的 " 双提升 "。
今年 3 月 18 日,深汕合作区迎来了中心区建设启动暨望鹏山公园开工仪式,标志着由全球咨询确定的中心区概念城市设计《共生绿都》方案的蓝图和愿景,将变成施工图和实景图。伴随中心区启动建设,深汕合作区以提升之年的奋进之势,吹响大干之年的前进号角。
" 让这里的农民变现代市民,农村变现代都市 "
继深汕合作区今年 3 月 4 日以 26 秒的时长首次亮相央视《新闻联播》,集中聚焦展现深圳第 "10+1" 区复工复产喜人局面后,前不久,央视《新闻联播》再次关注深汕合作区的建设与发展,并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 协同发展》为题点赞深汕合作区。新闻播出后,全区广大开拓者、建设者以及深汕人民群众振奋不已,大家不仅为自己是深汕合作区的一员感到自豪,更对新城未来充满期待。
鹅埠先进制造集聚区内蛟湖村的居民叶晓芳说到,近几年,他们一直在见证鹅埠这一带日新月异的变化。过去这里十分荒凉,大家只能外出打工谋生,现在家门口的道路四通八达,车辆穿梭不息,厂房、办公大楼林立,上下班时间人流涌动,许多人都回来就业或者经商。" 这一系列变化直接带旺了我家开的小超市的生意,人多时甚至忙不过来。道路通了,我们这里正在一步步地实现农村变现代都市、农民变现代市民,我对家乡有了更多期待!" 叶晓芳说。
深汕合作区的开拓者们要让这里的群众享受与深圳一样的优质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真正让这里的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市,老区变特区。目前,深汕合作区正按照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 民生幸福标杆 " 战略定位要求,坚持 " 房住不炒 " 定位,贯彻深圳住房制度改革,创造性地提出住房制度 " 双六十 " 模式,即:公共住房用地面积在居住用地供应总量中占比要达到 60%,公共住房建设面积在住房供应总面积中占比也要达到 60%,并且,要保证全区人才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各占 20%。这一新模式,强调了住房的居住属性和民生属性,旨在为深圳第 "10+1" 区构建系统完善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加快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和宜居环境,在一张白纸上画出美好画卷。
继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深汕西中心学校、深汕合作区高中园、深汕高级中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汕校区进驻深圳第 "10+1" 区后,近期,深汕合作区管委会与深圳市百合外国语教育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合作共建深圳市百合外国语学校深汕特别合作区分校,建成后可提供学位约 5000 个。此举也意味着深圳五大名校中唯一的一所民办学校将进驻深圳第 "10+1" 区,进一步夯实全区教育发展基础,助推深汕合作区高质量发展。
" 创新引领发展,实干再造新城。"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产耀东表示,2020 年,是深汕合作区由广东省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第一年,全区正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 双区驱动 " 的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快新城建设步伐,努力开创 " 一心四组团 " 协同发展新局面。区党工委、管委会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改革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转化融合,以改革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以改革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牢记初心使命,不负家国情怀,抢抓机遇、奋发有为,以更加昂扬的进取精神、更加务实的干事作风、更加突出的工作业绩,争取早日把深汕合作区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为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 " 核心引擎 " 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贡献深汕力量,向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高向荣 邹呈娣 胡腾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