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8-27
全城寻“宝”!中山陵、玄武湖公园都有,你家门口有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阿里亚)一提起化石,人们立即会想到恐龙或者大名鼎鼎的三叶虫、菊石。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不少化石。南京明孝陵石像身上有化石;南京博物院、德基广场以及有些宾馆的铺砖内有化石;玄武湖公园、绣球公园,也藏着化石 ……

△商场洗手台上的化石

为了让公众亲身体验化石的魅力,南京古生物博物馆联合《生物进化》杂志和 " 化石网 " 推出公众参与性科普活动—— " 寻找身边的化石 "。在南京,哪里能找到化石?如何区分真假化石?现代快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副馆长、《生物进化》杂志主管傅强。

梅花山、玄武湖公园 …… 南京多处有化石

" 化石是非常奇妙的,是远古生命的遗存。通过化石,我们能探究人类祖先,也能了解地球过去的地貌、气候。" 傅强说,每个化石都有不同的故事,也透露着不同的美。

我们常常在博物馆里隔着玻璃参观古老化石。傅强表示,虽然化石相对于身边的一些普通石头来说比较稀少,但是地球毕竟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如果仔细寻找的话,化石其实也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公园里景观石上的化石

" 在南京,能找到化石的场所还是非常多的。比如,玄武湖公园、绣球公园、仙林湖公园的景观石上;南京明孝陵石像身上;中山陵、梅花山等山上的石头上都能找到化石。此外,德基广场、南京博物院以及有些宾馆、饭店的铺砖内就有化石。它们是较为高档的一种建材,这些材料中本来就有化石。" 傅强介绍。

△建筑石材上的化石

那为什么平时我们没有注意到它们呢?" 因为很多人认为化石是不常见的,而且也不认识它们。" 傅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想要发现这些不起眼的化石,不仅需要一双慧眼还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 博物馆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南京地质博物馆、南京直立人化石遗址博物馆等南京多家博物馆内都有这方面的知识介绍。"

小小化石,有大用途

在傅强看来,化石有数不尽的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 化石不是一个孤立的东西。虽然它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没有太密切的联系,但是它们对于寻找能源具有重要作用。"。

动植物大量死亡之后经过地层学的埋藏最后才能形成能源。" 石油是古代海洋生物死亡后在海底被沙泥所覆盖,经过复杂生物化学作用转化形成。天然气则是分散的沉积有机质或油、煤、油页岩等有机矿产由微生物降解和热解作用形成。" 傅强解释称。

化石家族中有一类 " 拇指姑娘 ",它们小的只有十几微米,大的也不过米粒大小。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资源地层方面的专家不仅在显微镜下观察它们,还给它们照红外线,进行 CT 扫描,希望还原它们微米级的形态特征。

" 因为这对中国能源经济非常重要,依靠这些不起眼的小化石,我们或许可能找到石油、天然气、煤炭、页岩气的大宝藏。" 傅强说。

小心被骗,专家教你识别假化石

△菊花石

每隔一段时间,在网络上,在微信群里,在电商平台上就会流出各种各样的假化石。" 假化石泛指形态似化石,而实际上不是化石的东西。" 傅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假化石非常普遍。常见的假化石有树枝石、菊花石和各种象形石。

△树枝石

树枝石是一种树枝状的薄印痕,很像苔藓植物或藻类的印痕,因此常被误认为是植物化石。其实这种印痕是岩石形成之后氧化锰饱和溶液渗透沉淀的结果。菊花石也容易被认为是 " 花 " 的 " 化石 "。其实,两者之间的区别很明显。菊花石的 " 花 " 是由某种矿物组成的,立体感较强。而植物的花很柔软,无法呈现立体感。

" 肉化石 "" 蘑菇化石 " 花生化石 "" 马铃薯化石 "…… 你是否曾见到过长得很形象的化石?这些象形石被称为化石是因为它们看起来像是各种动植物或器官,其实缺乏各种细微的生物细节,和化石完全无关。

△ " 马铃薯化石 "

" 为了牟利,一部分人按化石原样在产化石的石板上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如雕刻、绘画、染色等处理出假化石,这类假化石由于制造手段较高通常很难识别。" 傅强指出,常见的有人工雕刻的海百合、贵州龙、龟化石、三叶虫化石,人工染色的鱼类、两栖类、昆虫等化石。" 我们身边的化石没法牟利,它们都是真化石。"

希望通过 " 寻找身边的化石 " 启发公众好奇心

△化石鉴赏会上,专家为市民免费鉴宝

《人类会经历大灭绝吗 ? ——来自化石记录的启示》《神秘的生命起源》《恐龙时代的空中霸主——翼龙是如何飞翔的?》…… 多年来,南京古生物博物馆承办的达尔文大讲堂让埋头搞科研的古生物学家走出实验室,直接面对公众,讲述最新的古生物知识和科研进展。化石鉴赏会也是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的特色公益服务活动。除了为市民免费鉴定化石,专家们还会传授有关古生物知识和宣传化石保护有关政策。

" 之前我们都倾向于以讲座形式向公众传达古生物知识,参与感就没那么强。首次举办‘寻找身边的化石’活动就是想调动大家的参与感,启发公众对化石的好奇心。" 傅强说。

那么,如何参与 " 寻找身边的化石 " 活动?傅强介绍,参与者须拍下自己和化石的合影(至少两张),并录制一小段视频(5 秒以上)。注明化石发现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发现者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再一起打包寄到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门前。

据悉,参与者可获得古生物相关的精美文创礼品、《远古的葱茏》《南古手账》等古生物相关图书。感兴趣的公众可关注微信公众号 " 化石网 " 了解更多详情。(化石网供图)

(编辑 王鹏)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