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老百姓都耳熟能详的疾病,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高血压的病人也会出现低血压。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的专家提醒,特别是年龄大于 65 岁的老年人,出现低血压的风险更高,其危害有时候是致命的。
王大爷今年 70 岁了,有高血压病史 5 年,一直按时吃药,血压控制得很好,但是最近经常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站立不稳情况的情况,这不前两天还跌了一跤,这才赶紧去医院检查。到医院后,医生给王大爷做了一系列的检查,颅内血管没发现大的问题,详细追问了王大爷的病史才发现,这都是吃饭惹的 " 祸 ",在测量了王大爷餐前及餐后的血压、24 小时动态血压检查后,医生判断为餐后低血压。
吃饭也能引起低血压?专家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对血管压力的调节能力下降。当我们吃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吃得太饱、太烫就会使食物吸收过快,全身的血流重新分布,内脏的血流量增加,四肢、大脑的血流量减少,这时就会出现餐后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有什么危害吗?餐后低血压在居家老人的患病率大约是 24~36%,在我国住院老年患者中为 74.7%。由于餐后血流的重新分布,导致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减少,心、脑血流灌注不足,因此有些老人家会出现头晕、视力模糊、乏力、心绞痛等情况,严重会发生晕厥、跌伤骨折、短暂脑缺血及心绞痛发作。
那么,低血压既然如此危险,高血压病人应该如何管理自己血压?注意事项如下:
1、老年人应该每天都自测血压。
2. 如果出现了低血压症状或者血压经常偏低,同时吃多种药物,应该及时到医院调整药物使用。
3. 千万不要擅自停掉降压药,否则血压就会像过山车一样,剧烈反弹。
怎样判断是否有餐后低血压?判断标准主要有:
1. 餐后 2h 内收缩压比餐前下降 20mmHg 以上;
2. 餐前收缩压不低于 100mmHg,而餐后<90mmHg;
3. 餐后血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但出现餐后心脑血管缺血症状(心绞痛、乏力、晕厥、意识障碍)者。
符合以上 3 条标准之一者就可以诊断为餐后低血压了。
▲发现有餐后低血压怎么办?
如果您的症状明显,还需要使用药物治疗,或者调整降压药物的处方,这些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判断,建议您到正规医院就诊。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李慧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