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毯之上,手捧两只熊猫公仔的电影人成龙含笑致意,与 " 胡巴 " 并肩登场的白百何不时召唤着顽皮的搭档," 神仙姐姐 " 刘亦菲连 " 换 " 四套礼服," 准大学生 " 张子枫竟重回十岁模样 ……
这些跨越十年记忆的红毯影像,在 8 月 28 日电影频道 " 直击北影节 " 融媒体直播中 " 云 " 上成真。对于取消实体红毯环节的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而言,这份由电影频道温情献上的十周岁生日厚礼,串联着十年精彩,更是未来希望的序曲。
特殊的年份,北京国际电影节 " 迎难而上 " 的顺利举办,为世界分享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举办大型电影文化活动的 " 中国方案 "。在电影频道融媒体中心直播呈现的这场 " 云红毯 " 开启下,北影节正用厚积薄发的中国经验与向阳而生的中国智慧,印证并传递着北影节精神图腾——天坛 " 天圆地方 " 的开放与包容态度。
云红毯:汇聚十年精彩,影人身姿见证电影发展
十年筑梦,光影随行。
伴随电影频道 " 直击北影节 " 直播放送的北影节往届红毯精粹,十年来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仿佛也随之浮现。
" 奖杯挺沉的。" 曾获得首届天坛奖最佳女主角荣誉的演员颜丙燕,至今难忘捧起奖杯那一刻的感触。由 M 大数据统计为 " 十年红毯最活跃电影人 " 的她,曾五次踏上北影节红毯。
" 北京这个城市四通八达,包容性很强," 每一次北影节之行,都被颜丙燕视作一次面向世界的展示," 北京有一个国际电影节,能给全世界电影人一个看到中国文化的机会。"
作为在北影节平台带来作品最多的演员,三届四登红毯的刘亦菲即将凭主演作品《花木兰》成为世界观众注目的焦点。曾走上第七届北影节红毯的《战狼 2》剧组,以中国影史最高票房纪录成为世界影坛不可忽略的标杆。詹姆斯 · 卡梅隆、吕克 · 贝松、苏菲 · 玛索等诸多知名国际影人的 " 走进来 ",更为北影节不断注入国际化的风范。
2011 年,随《唐山大地震》剧组走上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季红毯的张子枫,还是不满十岁的童星。而到了 2017 年,已凭《唐人街探案》展露银幕锋芒的张子枫,再登红毯的身份也晋升为北京展映国片推介人。" 能一步步看到妹妹的成长,真的太棒了!" 对于 " 云红毯 " 折射的影人发展变迁,直播弹幕中的观众留言也满是赞许。
" 和成长中的中国电影人一样,中国电影也在这十年内不断成长。" 透过 " 云红毯 " 带来的回忆,作为每一届北影节见证者的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总编室主任董瑞峰,既看到了北京国际电影节逐年升级背后的自信,也看到了中国电影不畏艰难、向阳而生的生命力。
" 云红毯 " 的线上起航,令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电影频道的直播镜头中仍未丢失 " 前进 " 的意味。" 走过风、走过雨,无论严寒还是盛夏,电影人始终都在向前走," 对于这份力量,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赵宁宇深有感触," 他们在红毯上的短短几十步,正代表电影整体的前进。"
云模式:云上形式多元高效,中国方案世界获赞
南锣鼓巷,导演尹力携电影《我的九月》带来一场满是回忆的露天放映;繁星戏剧村内,置身 VR 观影设备中的电影频道主持人李金泽,超真实般体验着 " 触手可及 " 的沉浸式拟真影像;而在美嘉欢乐影城三里屯店,电影频道主持人巧筠则与同场影迷一并用手机做着环环相扣的选择题,以决定互动电影《夜班》的剧情走向。
如果你以为这些创新放映之举就是本届北影节展映的全部 " 新招 ",那就势必会错过更多 " 云 " 上风景。据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部部长林思玮在 " 直击北影节 " 直播中介绍,包含 50 部首映新片在内的近 250 部中外优秀影片在爱奇艺网站线上展映,而 20 部经典影片也同步于电视平台循环播映,以多重形式与更为广大的潜力影迷 " 云 " 端相会。
往届北影节线下 " 摆摊 " 的市场环节,在今年全部转至线上运作的过程中,热度却丝毫未减。" 直击北影节 " 直播中,本届北影节组委会办公室执行副主任崔岩现场演示着 3D 及 VR 技术加持下的云市场系统。打通全产业链并吸引到诸多新厂商参展的云市场,对于包括 50 部推介新片在内的 " 展品 " 之推动令他颇为满意," 我可以给它(云市场)打满分。"
线上线下联动办节的思路,令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往往办于线下 " 庙堂之上 " 的行业及学术论坛纷纷转战 " 云 " 上。除到场专家学者与行业领袖外,李安、杰茜卡 · 豪丝娜等国际大师的 " 云 " 授课更打破了地域及空间的限制,让业界前沿成为大众触手可及的网络资源。
电影频道 " 直击北影节 " 融媒体直播中,由《今日影评》栏目主办的 " 影评的力量 " 主题论坛也在 " 云 " 上进行得如火如荼。" 我希望能拿出新的内容,无论是题材新还是内容新," 谈及在本届 " 镜界 " 展映单元收获影迷一片好评的《吉祥如意》,导演大鹏如是分享着自己的 " 实验 " 创作理念," 我的创作理念始终不变,就是做从来没有做过的。"
在对电影创作新力量的关注之外,这场论坛也记录着国际电影人对于北影节模式彰显的中国方案之热忱。今年已在中国拍摄《南京抗疫现场》《好久不见,武汉》等多部抗疫纪录片的日本导演竹内亮,现场直言北影节的顺利举办 " 让日本同行都非常惊讶、非常羡慕 "。
多位日韩电影节负责人也都在论坛连线中对此附议。看到北影节的成功举办,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主席李庸观既感到开心又充满好奇。" 我感到非常开心,因为釜山国际电影节也在筹备过程中,可能也经历了与北京类似的思考," 他在连线中表示," 北影节内部做出了哪些努力,与市政府、中央政府进行了哪些沟通,在对观众的事先调查中收到了怎样的反响,在做出结论时又有哪些考虑,这些点我都感到好奇,请一定将这些信息转达给我。"
" 这种新的形式克服了时间和空间限制,这种高效的‘云流程’正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非洲电影协会驻华首席代表吕克 · 本扎透过直播传递的感悟,正代表着众多国际影人对于本届北影节 " 云 " 呈现的中国方案的认可。" 这几年来,我在北京看到了全中国电影人的努力方向," 回想近年来参与北影节的经历,意大利国家影视公司亚洲区总监卡洛 · 安东尼奥在连线中不无感慨," 世界各大电影节展的负责人都该多去北京,北影节跨越式的组织能力值得所有人学习。"
或许,青年电影人李治廷半玩笑式的回答,正是这份历尽疫情、迎难而上的中国方案的力量:遇到问题,就解决它。
云数据:" 算术机器 " 拥有感情,M 大数据独家解码
大放异彩的 " 云红毯 " 环节中,多角度、全方位综合历年核心资料的 M 大数据表现抢眼。
在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指导下,这一由电影频道融媒体中心与 1905 电影网联合收集整理的 " 算术机器 ",却在对于历届红毯影人的数据整合中展示了足够深沉的人文情谊。红毯 " 七之最 " 的盘点背后,是对中国电影人每一次国际亮相的关怀肯定,更是对中国电影未来希望的无尽寄托。
当然,最能彰显 M 大数据扫描能力的,当属其对于屡创数字佳绩的北京展映环节的各项盘点。在数据审视下,专映 VR 电影的繁星戏剧村上座率高达 100%,拥有超级巨幕及翻新放映设备的天幕新彩云国际影城与首都电影院(西单店)也在这一数据上逼近饱和。
异常火爆的线下展映中,记录古典诗词大师叶嘉莹传奇一生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 意外 " 成为最快售罄影片,《杀人回忆》《我控诉》《热带雨》等现实题材作品也居于观影人次排行前列。而对于购票用户年龄的统计也对于未来展映选排片工作有着指导意义。
之于样本量较大的展映细节,M 大数据的分类整理也更为细化。不过," 明码标出 " 的数据却不冰冷,相反地令更多属于电影及电影人的情动瞬间有了自然流露的契机。
" 高分 " 夺得线上展映观看热度第二名佳绩,电影《春江水暖》的导演顾晓刚在 " 直击北影节 " 直播中兴奋异常。凭借这部卷轴式文艺佳作连夺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两项荣誉的他,也在数据及参展喜悦激励下向青年电影创作者寄语:" 不管多么艰难,就是去拍,唯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行动。"
" 第四快 " 售罄的 4K 巨制《战争与和平》,则凝聚着中国电影资料馆修复团队的心血。得知《战争与和平》在中国的修复及展映故事,影片已故导演邦达尔丘克的女儿娜塔莉亚也透过直播发声:" 爸爸拍摄影片时一直告诉我们,这不是走向黑暗,而是走向光明,希望《战争与和平》的光芒一直照亮我们的生活。"
从海报走到实景,从影厅走向会场,代表北京国际电影节的那只纸风车也以 " 特殊影迷 " 身份,在电影频道 " 直击北影节 " 融媒体直播镜头中沿线打卡流连,最终化作天边的一朵云。2020 非凡的 " 云 " 上之旅,将带着对于中国电影的祝福,继续稳步迈向属于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下个十年。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