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文系老师张一南在北大教授古典文学通识课,这门课深受北大学生喜爱,成了 " 不太容易选到的课 ",经常教室爆满,学生甚至需要站在过道听课。《年轻人的国文课》就由她的课程讲义打磨而来,是一本解读中国传统经典的通俗读物。
这本书围绕 " 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 这一核心,从夫妇、父子、情商、文艺和识见五大主题切入,以诙谐的方式、简单的举例、有趣的故事,解读不同时代、不同文体的经典,带年轻人深入理解中国古人处世的智慧,启发年轻人在当下的世界里更好地生活,珍视个体的价值,学会爱人、做事和思考。
向嵇康、曹植、陶渊明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君子
" 我讲的所有文章,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方向,君子,或者说士人。我所喜欢的这一切,原来都是士人生活的某一部分、某一个方面。我读过并记得的这些书,我想要教给学生的这些书,原来无非是教我们怎样做一个士人,或者说,怎样成为一个更美好的人类。" 张一南老师研究士族文化,她喜欢讲述嵇康、曹植、陶渊明中古名士的故事和他们的诗作,她对这些人物的 " 形象建构尤为精彩 ",令学生和读者在笑声中领悟到什么是中古名士的高贵精神,如何学习他们做一个君子。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虽是通俗读物,却反映了士族文化的前沿研究,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孙明君说," 作者兼具良好的学术背景和开阔的当代视野,关怀现实而不盲从时议,对传统学术问题往往持有独到见解。"
《红楼梦》《世说新语》是中国人的情商教材
" 如果说让我用一个词来概括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最突出的印象,我想用的词是‘傲娇’。用‘傲娇’这个词来概括中国文化,也是我的特点,我是会用时髦的词来解释传统文化的人。"《年轻人的国文课》一书中常常出现 " 傲娇 " 一词,张一南认为,我们学中国文化,就是在学怎么做一个傲娇的中国人。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都可以用 " 傲娇 " 来解释。
她最初意识到这一点,是因为发现网上很多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包括对史书的解读,都有一个问题,就是情商不够,听不出话里的话来。话里有话是一切发达文明的共性。" 在一个文化共同体里,或者说一个共同的语境里,人们是应该能互相听得懂对方话里有什么话的。" 比如书里讲了一段妙玉奉茶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当妙玉要扔掉刘姥姥喝过的茶杯的时候,许多人会误以为妙玉是个势利眼,嫌贫爱富,而在这里,张一南向读者演示妙玉是一个如何傲娇的人。妙玉在摔打刘姥姥的时候,其实是在与贾母冒死抗争。
张一南说,《红楼梦》《世说新语》里有太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智慧," 这些智慧不是想着怎么坑人,也不是委曲求全,这里面有非常鲜明的性情,也含有满满的善意 ",是非常适合中国人的情商教材。
书一出版,就得到学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清华大学孙明君教授、复旦大学严锋教授、厦门大学胡旭教授、作家安意如、诗词大会总冠军彭敏、知名读物博主李天飞都倾力推荐。张一南老师说,她通过这门课,这本书,希望让更多的人喜爱中国传统文化,为我们的先贤做一点小小的好事。
《年轻人的国文课 : 国学经典里的处世智慧》
张一南 著
浦睿文化 / 岳麓书社 2020 年 7 月
特约撰稿 浦睿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