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9-07
离家7年突然背上7.5万元债务,竟是丈夫和同居女友搞的鬼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臧明宏 吕成兵 记者 王晓宇)" 检察官同志,你好,我都离家七年了,最近我的名下却出现借款,还接受了法院调解,银行卡也被莫名其妙被冻结了,我请求你们帮我查清这个案子。" 近日,连云港市赣榆区检察院接到一名来自湖南的女子李某的申请后,成功查清事情原委,并帮她解冻了银行卡。

接到申请后,检察官针对民事调解书上李某的签名展开调查核实。通过调取卷宗、查询公安户口信息、询问当事人,终于查清了事情原委。

原来,李某是湖南人,2010 年与连云港赣榆男子张某结为夫妻,后因感情不和,李某于 2013 年离家一直未回。2016 年张某与安徽女子郑某相识并同居生活。2018 年 8 月,张某向他人借款 75000 元,对方要求夫妻双方共同签字,张某提供其与李某的结婚证,并让同居女友郑某持李某留下的身份证谎称是李某,在借条签上李某之名。后因未能还款,对方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张某和李某偿还借款。

2018 年 12 月 18 日,张某带着郑某到庭,在法院主持下调解,双方签订调解协议书,同意偿还借款 75000 元及利息。郑某再次以李某身份在调解协议书及民事调解书送达回证上签名。后该案进入执行程序,法院冻结李某账户。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冻结后,李某到银行和法院查询才知自己被他人冒名签字借款、冒名调解,随即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

查明整个案情后,检察机关认为本案李某未有借款、未参与法院调解,调解内容非其本人意思表示,调解违反自愿原则。同时张某和郑某冒用他人姓名,利用人民法院的审判权出具调解书损害了他人合法权益。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该案依法监督,向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建议对该案进行再审。

法院采纳了再审检察建议,在案件办理中,张某和郑某主动悔过认错,积极与借款人和解,还清所欠债务。同时,法院也对李某的银行卡进行及时解冻。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