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 记者 白雪银 ) 32 年前,35 名海安老师克服千难万苦,跨越八千里路来到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开启了全国群体支教扶贫先河。历经 10 轮,281 人次接续支教,海安老师把宁蒗当作第二故乡,用青春和智慧在大山中播洒文明种子。在第 36 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海安市宁蒗支教教师群体江苏 " 时代楷模 " 荣誉称号。
△海安市宁蒗支教教师群体荣获江苏 " 时代楷模 " 称号
金沙江畔的宁蒗与江海之滨的海安,一西一东,同饮长江水。自 1988 年起,两地因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而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宁蒗县地处滇西北高原,俗称 " 小凉山 ", 是国家级贫困县,当地教育事业也因此落后不前。直到 1988 年,全县还没有一个人考取本科。1988 年,宁蒗与海安签署协议,以 " 用木材换人才 " 的方式开展教育合作。
从 1998 年起,十批海安教师前后赴云南宁蒗县支教。32 年来,他们累计为宁蒗培养初、高中毕业生 2 万多名,输送中专、大学生 1 万多名,开创了东西部教育合作先河,探索出 "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 " 的支教扶贫之路,为建成民族地区教育强县、建设小凉山地区最美彝乡,实现宁蒗地区各族人民整体脱贫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海安早已不需要宁蒗提供木材,但 " 宁海之约 " 从未间断。目前,第十批支教的海安老师正坚守在宁蒗的教育岗位。
△海安市宁蒗支教教师群体荣获江苏 " 时代楷模 " 称号
海安市宁蒗支教教师群体由 213 名教师组成。他们是江苏支教事业的一个杰出代表,江苏老师支教的故事一直在延续。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近 3900 名教师到受援地支教,支教范围包括西藏、新疆、青海、贵州、四川和陕西等地。江苏支教老师用坚毅的背影架起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友谊之桥。
(江苏电视台供图 编辑 黄媛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