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宗青)天气渐渐凉爽,金狮公寓内的迷你花园即将迎来秋季缤纷,这个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湖南路街道狮子桥步行街旁的小区里,居民幸福感触手可及,生活也极为便利。昔日的老旧小区已经走出智能化管理第一步,小小的院落内整洁有序。
" 下一步还要换上新道闸,人脸识别更为安全,真正实现人防 + 技防。" 裴家桥社区书记李桂萍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她是湖南路街道创新老旧小区管理模式的参与者,亲历了过程中的可喜变化。智能化管理、楼栋微信群及党员身份亮出来,都是这个街道在小区治理方面的创新尝试,老城区内的老小区更为宜居。
△老旧小区换新颜
网格+网络,楼栋微信群助力自治管理
云南路社区共有 26 个片区,全部为老旧小区,仅两个小区有物业,管理难度较大,安全隐患也多。年后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社区工作人员几轮上门,梳理居民信息,加了常住居民为微信好友,也以片区为单位建了微信群,方便发布相关的通知。
" 群里人比较多,常常发一个通知就被‘淹没’了,要往上翻好久才能找到想看的信息。" 社区书记卢建瑛说,居民希望群里的人能少一些,议题更为集中,湖南路街道工委书记唐伯才也给出了这方面的指导建议。" 将大群拆成小群,每个网格员还是负责那么多居民,但是群里的讨论更高效。" 卢建瑛负责的网格内有 300 户人家,她作为群主的楼栋微信群共有 8 个,都以小区名称命名,比如 " 二条巷 16 号群 " 等。
△ " 瘦身 " 后的楼栋微信群里沟通更高效
目前,云南路社区有两个小区正在推进安装院落道闸,其中渊声巷 50 号的安装工作已完成,这也得益于楼栋群的功能。" 先在群里提议,再通知有车的居民来社区登记,整个流程下来比原来节约了很多时间。" 社区工作人员表示,过去这类工作都需要逐户上门,现在都在小群里沟通,高效透明,大大节约了网格员的时间。" 我们能腾出手来,做更多服务于居民的工作。"
老旧小区内的一些 " 顽疾 ",放入微信小群内讨论,多半也能迎刃而解。最近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小区车棚里长期停放的 " 僵尸车 "、楼道里随意堆放的杂物等,社区都在群里做了通知。在卢建瑛看来,这样一 " 呼 " 一 " 应 " 不仅提升了效率,也拉近了与居民的距离。" 老小区更多依靠自治管理,网上议事便于人人参与。"
人防 + 技防,智能化管理让老旧小区更安全
新泉里小区是裴家桥社区内的一处老旧小区,紧邻繁华的狮子桥步行街,人流量大,过去仅有一个破旧的大门作为入口,安全隐患很大。" 之前一楼还有好几家小吃店,油烟和味道都很重,进出的人也多,很不安全。" 在这里住了多年的居民告诉记者,现在小区环境变好了,大伙儿闲暇时坐在大门口聊聊天。
△智能化道闸方便居民 " 刷脸 " 进入
一道人脸识别的智能化道闸,从源头上解决了老旧小区的安全和环境问题。" 本小区的居民刷脸就可以进入,外面的人要进来,就跟住户联系,可以通过手机上的 APP 给他们开门。" 社区书记李桂萍告诉记者,小区租户带着租房协议到社区,工作人员会根据租房期限设置进出的权限时间,到期了自动取消。
疫情期间,这个道闸也帮了大忙——非小区住户被拦在门外,就要主动去社区登记信息,确保了小区安全。因为进出有了限制,原来开在小区里的一家卖龙虾饭的小吃店也搬离了,加上环境集中整治,老旧小区呈现出新景象,内部道路相对整洁,电动车集中停放。" 有了道闸,敞开式的小区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封闭管理。"
△智能化管理让金狮公寓变身为网红小区
距离新泉里小区不远的金狮公寓,是南京的网红小区,也是老旧小区实现自治管理的典范。因为居民户数较少,原先的物业公司撤离,业主在社区的帮助下成立了业主委员会,进行自治,陈黎来是成员之一。他在南京工程学院从事智能方向的教学,接手这项工作后,将专业应用于小区管理上。" 以门禁为例,住户可以刷手机进入小区,也能远程开门,搬走了,门禁权限就取消掉。"
门禁仅为金狮公寓智能化管理的一部分和第一步,但是已经让业主感觉便利和安全,目前小区仅由一名师傅在大门口的值班室值守。值班室内有监控,小区内几乎没有死角," 谁家的小狗在院子里尿尿,都能查到。" 居民很自豪地说。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