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2 日上午,第 19 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纪念园开园仪式在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举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庆生,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局长王国宾,福田区委书记郑红波、福田区委副书记、区长黄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广东省总队执勤第三支队支队长余来勇及植物学家代表、市民代表出席活动。
▲第 19 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纪念园开园仪式。
国际植物学大会是具有百余年历史、全球植物科学领域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国际盛会。第 19 届国际植物学大会 2017 年 7 月在深圳市召开,大会成果卓著 , 完美地展示了 " 中国风貌 " 和 " 深圳特色 ",得到了国际植物学界的广泛赞誉。
为纪念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大会,也为了更好地落实 " 植物科学深圳宣言 " 制定的植物科学发展理念,深圳市政府决定在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南区建设第 19 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纪念园。记者了解到,第 19 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纪念园有四个 " 不一样 " 之处。
设计不一样:大自然做设计师
纪念园面积 16.7 公顷,偌大区域里不种植一株园林植物。它的建设以城市自然修复为主题,辅以适度的人工干预,大自然才是公园的首席设计师,园中除了栈道、碎石路、公厕等必要的功能性设施,其他方面的 " 设计 " 都交给了大自然。建园时从全市选择代表性的多处公园迁移来了 1545 立方土壤,植物的种子在上面自由生根、发芽、生长," 自然竞争,适者生存 ",实现城市对自然最大的尊重。
▲纪念园全园不种一棵园林植物。
特色不一样:以自然保护和生态修复为特色
纪念园是一个以自然保护和生态修复为特色的公园。它将是一个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而非固化不变的公园,是一个具有生态建设教育意义的公园。纪念园位于深圳河与新洲河进入深圳湾的交汇处,生境包括入海河口、滩涂、红树林、和陆地四部分,与香港米埔拉姆萨尔国际重要湿地隔河相望,紧邻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连接城市人工生境和自然生境的过渡地带。
▲第 19 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纪念园
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共清理了外来物种无瓣海桑 6774 株,并用无瓣海桑的木材就地修建了观察红树林的木栈道,在进行控制、治理外来入侵物种之外,给乡土植物充分自由生长的空间。
理念不一样:共建共治共管凝聚各方智慧
步入纪念园,记者看到来自万科双语学校的小学生们在老师和导览员的带领下认识并清除鬼针草、银合欢等外来植物 " 绿怪 ",这些外来物种的生长对本地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就会变成入侵危害。
▲小学生们在老师和导览员的带领下认识并清除外来植物。
纪念园的建设和维护凝聚了社会各方的智慧,建设的过程中体现了共建共治共管理念,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等社会公益组织、科学机构以及深圳市的中小学生、市民朋友都积极地参与了纪念园的建设。
纪念园还将成为新洲红树碧道的起点,未来将持续加强深港生态保护合作。
未来不一样:打造绿色生态发展样板
纪念园还将成为绿色生态发展的样板,植物学大会的口号是 " 关心植物,关注未来 ",纪念园开园的同时还启动了 "2121 计划 ",开展从今年至到 2121 年,时间跨度为 100 年的城市自然恢复生态定位试验。这是一个面向全体公众的开放科学计划,得到了国内外顶尖植物学家和生态学家的支持,纷纷接受邀请担任科学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市气象台在这里设立了气象观测站,北大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大学、仙湖植物园、福田区教科院和全市的相关中小学、红树林基金会等将组织市民、学生持续地开展科学观察。一方面形成专业的科学研究成果,一方面让公众通过记录感知植物生长,使纪念园成为植物科学研究的平台,公众科学教育的载体,这也是对植物学大会最好的纪念。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庆生写下 " 生态梦想 " 放入时间胶囊中。
纪念园将通过时间胶囊的形式记录对城市生态的美好向往与憧憬,全社会征集、并将最终选出 100 个最具代表性的生态梦想。当天,参加仪式的领导嘉宾率先写下了各自的城市生态梦想。100 个生态梦想集齐后,将通过时间胶囊封存并埋入园区,并于 20 年后重新开启。
深圳晚报记者 陈龙辉 汪仕林 / 文 陈玉 / 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