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09-14
深晚报道丨群策群力!首届广东省医卫共同体建设学术报告会在坪山召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日,首届广东省医卫共同体建设学术报告会在深圳市坪山区顺利召开。大会以 " 齐心协力、上下联动,共筑医防融合健康共同体 " 为主题,由广东省基层卫生协会、广东省医院协会共同主办,坪山区医疗健康集团负责承办。大会得到了中国医院协会医共体分会的积极指导和坪山区委区政府、坪山区卫健局的大力支持。

在报告会现场,来自国家、省、市各级医疗机构的专家教授,围绕推动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等议题,解读政府政策、分享工作经验、探讨未来模式。他们深入浅出、亮点纷呈的学术报告,给与会者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同时,报告会通过网络进行同步直播,线上参会人数近 3000 人。

群策群力:共筑医防融合健康共同体

长期以来,国家存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差等问题,建设医共体的目的就是让各级医院联合得更加紧密,更加顺畅。

深圳市坪山区卫生健康局局长武肇玲在致辞中讲到,坪山区组建坪山区医疗健康集团是一种创新的象征,为的是先行先试,能够将分级诊疗、医防融合落到实处。

本次会议将增强参会单位对医共体建设和管理方面的认识,有力地推动医共体建设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整体提升,为各位专家学者及医院同仁提供一个良好的医卫共同体沟通交流平台。

作为大会的主办方之一,广东省医院协会对活动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秘书长刘敏涓在发言中表示,广东省医院协会成立 40 年,拥有 700 多家会员单位,在此基础上成立医共体委员会。

目的就是实现上下联动,让医院和社区的人才、设备等资源能够互通有无、高效流转,让患者不再因为小病就跑三甲医院,能够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广东省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副处长雷树米指出,医共体是推进国家分级诊疗制度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医共体充分发挥了推进资源下沉的协同作用和支撑作用,切实提高了区域综合疫情防控能力。广东省卫建委也将持续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政策解读:国家对医共体的支持与探索

医共体建设是一个国家级高度、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项目,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之后,国家卫健委及时发出了 " 抓紧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 的号召。因此,加强医共体的治理机构和信息系统的互联共享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运行评价处处长陈凯,对国家有关医共体建设的政策文件进行详细解读,并分享全国各地的试点经验,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医共体发展的支持,同时鼓励各个医共体能够大胆探索创新,真正把区域医疗资源有效整合,提升服务能力。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院管理与改革研究室主任黄二丹,在《紧密型县域医卫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与监测指标体系解读》的报告中提到,要搭建紧密型县域医卫共同体,需对居民有效分类、理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医疗卫生资源,通过各级医疗机构合作促进资源和服务下沉,实现医共体高质量发展。

实践创新:医共体助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医共体建设是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围绕新时期卫生健康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现人民共建共享。

坪山区医疗健康集团总院长冯天元,带领集团下的医疗机构改革创新、积极转变,探索医共体建设,其思路、措施及成效都值得借鉴学习。

冯天元以《坚持 " 病有良医 " 目标导向,打造一流的整合型城市区域医共体》为题,从政校合作、落实责任、创新机制、协同发展、共建共享等五个方面向与会代表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资源重整、体系重构、机制重建,服务重塑,来打造一流的整合型城市区域医共体。

如何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优化流程和就医体验,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障好、维护好?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领域和层面分别开展专题讲座,积极分享医共体建设的创新举措和宝贵经验。

据悉,此次在坪山举办的医卫共同体建设学术报告会是广东省首届,也是坪山区医疗健康集团首次承办的省级高规格学术会议,在集团的精心组织策划下,大会得以顺利开展。

此次会议以坪山区医疗健康集团医共体为基础,吸纳了各级各地有先进做法和经验的医疗机构加入其中,从而打通信息壁垒、减少中间环节、形成有效机制,为促进和推动医卫共同体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高医院综合管理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深圳晚报记者 叶洋特 通讯员 陈辉煌 刘启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