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蔡梦莹)9 月 17 日上午,南京市秦淮区污染防治智能化指挥中心正式建成运行。现代快报记者在指挥中心看到:一整面的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走航车轨迹、工地附近监控、各站点实时空气质量数据等。实际上,它还是整个秦淮区的空气质量研判中心,这个 " 智慧大脑 " 能及时预警大气污染的 " 风吹草动 ",帮助精准治污。
△指挥中心大屏
大气数据异常," 智慧大脑 " 助力锁定污染源
"7 月 27 日,我们中心刚投入试运行没多久,一辆搭载着走航监测系统的城管执法车就发现了一起污染事件。" 站在大屏前,南京市秦淮生态环境局环境监察大队副大队长荣照辉介绍说,当时城管执法车经过三茅巷一处雨污分流工地的时候,监测到环境数据异常。位于 5 公里外的指挥中心大屏上显示出 " 发现颗粒物及二氧化氮超标 " 等字样,紧接着工单派发到朝天宫街道协管员手中。
很快,他们在现场检查中发现,污染来自于工地施工动用的三台挖机。" 我们赶到现场,对油品进行了检测,发现含硫量超标 1.8 倍。再请第三方公司进行尾气监测,结果显示超标 70% 以上。然后,我们进行证据采集,并处罚。" 荣照辉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从接报到采集到最后固定证据和查处,仅耗时 1 个小时,大大提高了执法效率和精准度。" 以往执法时,即使我们很快赶到现场,看到了挖机,但仅凭肉眼是没法判断尾气是否超标的。系统给我们一个量化的指标,现场不仅可以发现污染源,甚至精确到污染浓度。"
△检测员电动车上装的走航监测系统
公交车 " 变身 " 监测站,对沿线工地开展走航监测
除此之外,他们还在走街串巷的 10 辆环境执法电动自行车上安装了设备,进行大气移动走航监测。
刘纪权是一名环境检测员,每季度巡查开始后,他就要骑上环境执法电动车走街串巷。" 我的路线是从区政府出发,经过龙蟠中路、苜蓿园大街、中山东路、虎踞南路、凤台路、集庆路等。一圈下来 25 公里, 一天要跑 4 趟。"
他们还把 " 监测站 " 装上了公交车,利用辖区内南北向、东西向交叉贯穿辖区的公交线路—— 46 路、82 路。并且由于地铁建设和沿线动迁的需要,公交车改道绕行,可以对沿线工地开展走航,这也是对固定监测点位的积极补充。这样,公交车、执法车就组成了一张随时走航的监测网。
△执法现场图
动静结合,秦淮区织就大气高分辨率网格图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秦淮区现共有 1 个国控标准站、11 个小型标准站和 61 个固定微站,监测 " 动静 " 结合,组成秦淮区大气高分辨率网格图。一有风吹草动,污染防治智能化指挥系统就会报警,快速锁定目标,追踪溯源。当这些实时监测的环境数据超过设定的阈值时,系统会自动报警,值班指挥长立即组织对污染源进行精准查找、分析研判,迅速锁定大气污染源,下发任务工单到相关部门和街道,指挥中心远程指导,实现对大气违法行为的快速查处,同时接收并保存现场处置结果。
秦淮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宋新莉介绍说,自运行以来,通过移动走航监测,共发现热点污染事件 124 次,通过核实、派发工单 43 件,立案查处 5 件,PM2.5 等指标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控制成效,与去年同比下降了 7.9%,与 7 月环比下降了 25.9%。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