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出版集团引进出版的 " 太平洋战争三部曲 " 是 21 世纪太平洋战争史集大成之作,被誉为 " 军事史的巅峰 "" 史诗般的军事史巨著 "。
太平洋战争通常只以 " 偷袭珍珠港 "" 中途岛对决 "" 血战硫黄岛 " 等数场著名战役为人津津乐道,其全貌则往往隐没在零散而孤立的文本当中,相关研究也日渐碎片化。海军史专家伊恩 · 托尔积十余年之功,完成 " 太平洋战争三部曲 " 的鸿篇巨制,全景展现这场战争的过程及其意义。
托尔在原有太平洋战史的基础上,吸收新近公开或出版的档案、纪实文献、回忆录和研究成果,大量引用亲历者的口述史、日记和书信,分析战略和战术决策时则会回顾海军军官的作战报告和战争日志。他在运用史料时还格外注意平衡呈现各方角度,盟军和日军、前线和后方、军人和平民的视角交替出现,尽可能展示了复杂历史的本来面目。
太平洋战争当中的海战不仅对战局本身起着决定性影响,还颠覆了自古以来的海战方式,重塑了人类对海战的理解。然而原有的太平洋战争经典作品往往重陆战而轻海战,无法真正呈现太平洋战争的全貌。托尔的巨著从全面的海战视角铺陈开来,展示了航空母舰取代 " 大舰巨炮 " 成为海军核心的曲折历程,弥补了这个缺憾。
今年 9 月," 太平洋战争三部曲 " 的前两部《燃烧的大洋:1941 — 1942,从突袭珍珠港到中途岛战役》《征服的怒潮:1942 — 1944,从瓜岛战役到菲律宾海战役》已经上市。
1941 年 12 月 7 日清晨,习惯了军事演习的火奴鲁鲁居民,像往常一样从嘈杂的炮火声中醒来。他们并未意识到,一首赌上国家命运的宏伟交响曲已然奏响 ……
不可一世的日本,对美国不宣而战。珍珠港的两列巨舰烈焰腾空,永不沉没的传说消失在高耸入云的黑烟中。然而日军的 " 胜利病 " 给了美军机会。日本舰队试图将美军主力诱入圈套,一举歼灭,全然不知动向已被美军掌握,最终参战航母在中途岛全部葬身海底,战略主动权也拱手让人。
从珍珠港到中途岛,这 6 个月的战况,不仅决定了太平洋战争的走向,更是左右了 " 二战 " 的局势。
《燃烧的大洋》书写的便是太平洋战争这扣人心弦的最初阶段。我们从中既可以领略罗斯福与丘吉尔谈笑风生背后的运筹帷幄,山本五十六目空一切的豪赌,又可以体会九死一生的飞行员面对阵亡战友遗物时的怅惘,舰队司令刚刚发出命令就收到不利情报时的绝望。当我们伴随书中的人物一同浮沉,历史不再遥不可及。
1942 年 6 月初,求胜心切的日军在中途岛战役中损失惨重,速战速决的愿望彻底破灭,太平洋战争自此转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战阶段。
盟军吹响反攻的号角后,风光怡人的太平洋诸岛,从所罗门群岛、吉尔伯特群岛到马绍尔群岛,都变成了血流成河的修罗场。盟军为夺取这些战略要地,发起了史上不曾有过的大规模两栖登陆战。一望无际的舰队如汹涌的怒涛,冲击日军的岛链防线。有些岛屿只有不到十个守兵,而更多的岛屿不仅是天然的堡垒,更有重兵把守,固若金汤。明知生还的机会渺茫,无数士兵仍然怀着复杂的心情,投入了惨烈的战斗 …… 最终,一路向北推进的盟军攻占马里亚纳群岛,从此东京时刻面临空袭威胁,日本多条海上要道也岌岌可危,任何战术成败都不会再撼动大局。
从瓜岛战役到菲律宾海战役,双方长达两年的岛屿争夺战中,揭示了真正左右全局胜负的深层因素。在《征服的怒潮》中,伊恩 · 托尔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凭借强大稳定的资源供给、军工产量和后勤保障,在这一阶段逐渐取得压倒性优势,到战争末段已是稳操胜券。然而,日本国内和军中不断宣扬和美化 " 玉碎 ",要求部队甚至平民在胜利无望的情况下战斗到底,至死方休。这样做的结果是,在日本统治者丧失斗志之前,还有 150 万日本军人和平民会丧命 ……
《燃烧的大洋:1941 — 1942,从突袭珍珠港到中途岛战役》
(美)伊恩 · 托尔 徐彬 王斌 王晓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年 9 月出版
《征服的怒潮:1942 — 1944,从瓜岛战役到菲律宾海战役》
(美)伊恩 · 托尔 著 徐彬 曹军 王小琛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年 9 月出版
深圳晚报记者 刘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