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圳传奇——以影像的名义致敬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摄影展 " 将于今日在南山区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举行。本次展览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指导、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深圳市南山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深圳市摄影家协会、深圳市南山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深圳晚报、深圳市上启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招商蛇口丨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协办。
作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的大型摄影活动,本次展览旨在以摄影作品反映深圳经济特区 40 年间发生的传奇巨变,讲述深圳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的奋斗故事。
本次展览以 " 见圳传奇 " 为主题,面向全国邀请和征集了有关深圳经济特区的摄影作品,展览分 " 峥嵘岁月 "" 春天故事 "" 追梦时代 "" 先锋之城 " 四个篇章,呈现出深圳经济特区 40 年的风雨历程和传奇巨变。四个部分之外,还有一个篇外专题,展出在 " 深圳 24 小时 " 特别策划摄影活动中产生的优秀作品,该部分作品是以 8 月 26 日深圳经济特区生日这一天零时至 24 时,深圳 300 多名摄影师 24 个小时记录深圳的典型场景、典型人物和典型故事。
" 见圳传奇 " 以 10 年为一轴,分四个篇章。
第一篇章是 " 峥嵘岁月 "。主要反映了深圳经济特区从建立到 1990 年间发生的具有开创意义的重大事件,其中包括中国改革开放第一声的蛇口 " 开山炮 "、深圳举行首次土地使用权拍卖等历史场景等,还有深圳各行各业奋斗者的故事,从深大夜校带着孩子苦读的年轻人,到趴在工棚里写家书的建筑工人,一幅幅奋斗者的影像将历史浓缩其间。
▲《第一炮》 何煌友 摄
▲《挥师南下深圳》 周顺斌 摄
▲《解放路西口》(1981 年) 江式高 摄
▲《深圳外来打工妹宿舍内》(1985 年) 朱宪民 摄
▲《建设中的特区管理线》 钟国华 摄
▲《中国首次拍卖土地》 1987 年 12 月 1 日,深圳市政府举办首次土地使用权拍卖会,开创了我国有偿使用土地的先河。刘廷芳 摄
▲《1987 年深圳沙头角》 王文澜 摄
第二篇章为 " 春天故事 ",展现了在 20 世纪 90 年代,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后深圳抒写出的新一轮春天的故事。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到盐田港的 " 双港 " 起飞,从证券市场的火爆到首届高交会开幕等画面都一一予以精彩呈现。
▲《1995 年地王大厦上的建筑工人》 贺延光 摄
▲《深圳地王大厦封顶》 1995 年 6 月 9 日,楼高 383.95 米的深圳地王大厦提前封顶,成为当年的亚洲第一高楼,最快时以 2 天半建一层楼,刷新了九十年代新的 " 深圳速度 "。许光明 摄
▲《客家婚礼》 李伟坤 摄
▲深圳经济特区自成立以来,打击盗版,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常住不懈,这是 1994 年深圳罗湖区在销毁盗版光盘现场。李洁军 摄
▲ 1997 年 7 月 1 日凌晨 6 时,深圳市 20 万群众冒雨欢送解放军进驻香港。赵青 摄
▲ 90 年代初,健美表演是一个时尚。陈富 摄
▲《1990 年深圳宝安机场建设工地》 王文舵 摄
▲ 1994 年元旦,蛇口四海公园里免费卡拉 OK。张新民 摄
第三个篇章 " 追梦时代 "反映出深圳人在追梦时代的美好生活,其中也有深圳人坚持走创新之路的励志故事。期间,深圳创造出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包括华为、腾讯、比亚迪等一批企业砥砺奋进走向世界。
▲《鹏城书香》 周树南 摄
▲《大芬油画村》 余海波 摄
▲《相聚深圳湾》 孙玉臣 摄
▲《首届文博会》 2004 年 11 月 18 日,首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 18 日在深圳隆重开幕。苏伟明 摄
▲《打工妹夜大辅导班》 2007 年 12 月 22 日,正在深圳市宝安成人中专、福永社区教育中心大洋分校攻读自学考试大学文凭的打工妹。她们白天在不同岗位打工,夜晚在这里是同学。于文国 摄
第四篇章 " 先锋之城 "展现了 2010 年后深圳进入 " 特区一体化 ",开启了 " 双区驱动 " 的先锋时代,龙华区、光明区、坪山区、大鹏新区日新月异的建设画面都将重点表现,同时也展示了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奋斗历程。这一篇章还包括了 " 影像深圳家谱 " 摄影系列作品中的优秀代表作和 2020 深圳战疫中的优秀摄影作品。此外,一组反映深圳城市建设翻天覆地变化的新旧对比照也将给观众带来震撼性视觉体验。
▲《爱心早餐车》 王琛 摄
▲《幸福回家》 2011 年春节前夕,在深圳西站开往汉口的 L356 次列车上,一堆湖北青年带着结婚照和幸福的梦想,赶回家乡筹备年初六的婚礼。当天,约有 4.5 万人从这里踏上归途,是春运以来深圳西站发送旅客最多的一天。张新燕 摄
▲ 2011 年 8 月 23 日,第 26 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华侨城的世界之窗主题公园隆重闭幕。历时 12 天的大运会,为来自五大洲的青年提供了一座挥洒激情、实现梦想的舞台。全面展示了深圳这座城市青春、开放、创意、绿色的特质。刘占坤 摄
▲《华为全联接大会》
▲《前海未来》 李舸 摄
▲《万家灯火耀鹏城》 欧岳琦 摄
▲《启航,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刘志明 摄
▲《万众瞩目》 廖俊鸿 摄
▲《建设中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 刘应力 摄
▲《深圳会展中心的建设者》 王玉文 摄
▲《时间的窗户》 2018 年 3 月 6 日,郑艳萍(左一)和他从前的工友们相约来到了中国改革开放蛇口博物馆。在凯达玩具厂的巨幅照片前,姐妹们特意请摄影师为他们拍照留念。这里安放着她们 1983 年的青春。杜海彬 摄
▲《智能制造》 张桐胜 摄
▲《欢迎回家》 致敬最美逆行者 欧阳勇 摄
参与本次展览的摄影家来自多个层面,其中包括在国内负有盛名的摄影大咖,有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中国艺术摄影学会执行主席朱宪民、著名摄影家王文澜和贺延光等。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他们就一直关注着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深圳,持续用镜头聚焦深圳火热的生活,拍摄了大量的珍贵历史图片。除国家级大师之外,本次展览的重要作品还来自深圳本土的知名摄影艺术家何煌友、江式高、陈宗浩等。他们从改革开放初期起就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这座城市,用镜头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此外,本次展览还有一批来自普通人中的业余摄影爱好者的作品,他们以鲜活的影像故事反映了深圳发展的鲜活细节,方寸之间见大气魄、大精神、大历史。
" 见证传奇 " 摄影作品的展示,将更加激励深圳人民的奋斗精神,汇聚起更为磅礴的时代力量,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方向奋进,再铸新的深圳辉煌。
深圳晚报记者 杨慧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