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子扬 文 / 摄)方寸之间,生死擂台,两只 " 蛐蛐儿 " 怒目相视。此一只,方头圆眼皮壳细糯,那一只,体型巨大牙尖齿利,不交手则已,一交手便斗得难解难分。
△ 码放好的蟋蟀
秋风乍起,一年一度的 " 金陵杯 " 蟋蟀大赛再燃烽烟。9 月 26 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朝天宫古玩市场,数百只蟋蟀汇聚于此,将在 9 月 27 日上午的比赛中一较长短。
门派林立,三百 " 好汉 " 血战江湖
刚踏足比赛场地,未见其虫,就听到响声震天。三百多只来自全国各地的蟋蟀,鼓足了劲,扯开了嗓门,像是在示威一般。据悉,它们是从近万只蟋蟀中,精挑细选出来的。
△ 河北蟋蟀 朝天宫古玩市场供图
看这一只,身体比其他的都要长出一截,又不失饱满,皮壳干净清洁。这正是河北虫,得天独厚的地理特征,使得它们生就一幅 " 铜皮铁骨 ",硬度极大。
△ 山东蟋蟀 朝天宫古玩市场供图
再看那只,圆润的脑门上,长满了斑斑点点,由于颜色偏淡,在虫群中格外出挑。这是来自山东的宁阳虫,不仅生得宽大好看,后秋出将率还特别高,深受玩家们的追捧。
△ 河南蟋蟀 朝天宫古玩市场供图
通体黢黑,八风不动,这只 " 黑蛐蛐 " 一看就不是好惹的主。果不其然,它是河南虫,以食量大警惕机敏著称。
△ 浙江蟋蟀 朝天宫古玩市场供图
外表泛黄,后腿粗壮,这种 " 黄蛐蛐 " 来自浙江,耐力极好,可以近身跟对手缠斗很久都不落下风。
万元难求,虫儿享 " 拳击明星 " 待遇
" 圈外人难以想象,一只好的虫子万元难求。" 南京蟋蟀协会秘书长李天健说,厉害的蟋蟀登台,就如同 " 拳击明星 " 出场,出场费自然水涨船高。
" 拳击明星 " 自然要有拳击明星的派头。每只蟋蟀都配备了特定的 " 营养师 ",他们在蟋蟀发育过程中," 好吃好喝 " 招待着。这段时间,不能给虫子们开荤、不能喝矿泉水,最好是小米配上凉白开,否则虫子就会过早衰老。
专业的 " 护理师 " 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打胜仗。蟋蟀必须静养,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剧烈运动完了," 护理师 " 还要给它们冲个澡,这时还不能用各种 " 护肤品 ",讲究着呢!
" 教练员 " 更是至关重要。" 教练员 " 也叫芡草师,他们一般会用芡草撩拨蟋蟀牙齿,以此激发 " 拳手 " 斗志。在他们的悉心培育之下,蟋蟀们还可能学会很多 " 绝招 ",像 " 宰猪 "" 喷夹 "" 吃夹还夹 ",讲究的就是个一击必杀。
△ 鉴定现场
赛场上还少不了经验丰富的 " 裁判 ",以严格鉴定虫子的来源、体重等等,让 " 拳击手 " 们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一较高下。
千年不衰," 老南京 " 的共同回忆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唐朝时就有玩赏蟋蟀的记载,而后,人们发现了其好斗的特性,于是从宫中始,开斗蟀之风。经过历代发展,这一活动在清代达到高峰,并为今人留下了许多蟋蟀用具以及相关书籍。
△ 李天健
李天健表示,南京地区素来斗蟀之风兴盛,特别是对于很多老南京人来说,这个游戏已经成了难以忘怀的过往回忆。他还记得,2004 年南京第一次组织大规模的斗蟀活动,地点就选在长乐路小西湖,无数爱好者云集至此,拿出看家本领对决。" 那场比赛轰动一时,感觉整座城市都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前来围观,可见南京人对斗蟀有多热情。"
李天健还说,本次这场 " 金陵杯 " 蟋蟀大赛也是为了让这项传统的文化活动,走得更远,让很多年轻人也能喜欢。" 古时候人们老说玩蟋蟀是‘玩物丧志’,而经过一代代爱好者,取其精华,去掉了很多糟粕,化‘丧’为‘尚’。"
" 而今的斗蟀活动,已经慢慢变成了一件‘玩物尚志’的文化活动。" 李天健说。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