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无法阻挡深圳这座 " 爱阅之城 " 的前进步伐。进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后,深圳已相继新添多个书店、书吧和图书馆。
这一轮开业热潮来得让人有些意外,又在情理之中——高质量、全方位、创新型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一直是深圳打造先行示范区 " 城市文明典范 " 永不停歇的动力之一。
逆势开店
书店书吧为城市文化加温
今年 6 月 24 日,位于龙华区红山六九七九购物中心的覔书店(红山店)开业。一周后,另两家覔书店——福永店、观澜店也相继开业了。这家自 2014 年成长起来的深圳知名书店品牌,逆势连开三店,其魄力和底气不由让人点赞。友谊书城总经理龚县流表示,做出这样的决定和判断,是基于他们对深圳良好的营商环境和阅读生态的信心。深圳这座 " 爱阅之城 " 成为书店行业发展的坚实土壤。
▲市民在覔书店阅读。
8 月,博雅艺文空间落户深圳湾科技生态园。拥有 40 年历史的 " 博雅 " 品牌,全新构建 " 人文阅读 + 艺教美学 + 公益文化 " 的复合型文化交流体验空间,为产业园区增添了文化温度。
除了民营书店 " 逆风而行 ",深圳出版集团旗下的简阅书吧今年也新开店 7 家,继续为 " 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 " 的城市文化规划添砖加瓦。
十分钟文化圈
图书馆成家门口的福利
除了书店、书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图书馆,今年在深圳也涌现了多个具有典范意义的全新样本。
7 月 30 日,深圳首家 24 小时社区图书馆——玉田社区图书馆开馆。该图书馆由福田区图书馆和福田区南园街道办事处联手打造,短短几个月的试营业期间就蹿升为网红打卡地,为深圳又点燃了一盏阅读之灯。
▲深圳首家 24 小时社区图书馆——福田区玉田社区图书馆开馆。
今年 9 月,盐田区图书馆则完成了一件看起来不可能的事—— 10 家智慧书房在盐田区集中亮相——中英街图书馆(中英街环城路回归公园)、邂逅图书馆(海涛路深圳宪法公园)、灯塔图书馆(海景路 11 号海滨栈道观海平台旁)、遇见图书馆(北山道双拥公园)、春天海图书馆(春天海公园)、悦海图书馆(大梅沙海滨栈道驿站)、栖息图书馆(大梅沙奥特莱斯二期湖边)、听海图书馆(大梅沙水上运动中心)、观海图书馆(小梅沙海滨栈道驿站)、望海图书馆(深葵路揹仔角驿站)。只要步行 1.5 公里,就能遇见一个集科技、创意、文化、颜值于一身的阅读空间。这些具有全新样式和内涵的新型图书馆," 种下 " 了不一样的公共文化服务绿荫,让老百姓一出门就能走进 " 十分钟文化圈 "。
▲盐田区 10 家智慧书房之一——灯塔图书馆。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单位供图
此外,龙岗区图书馆园山街道分馆也于今年开馆,住在龙岗区的朋友无需辗转奔波赶往深圳图书馆学习,可以就近选择区或街道图书馆。罗湖区的悠 · 图书馆(南湖街道渔邨社区)也于今年 9 月对外试开放。
深圳知名文化学者胡野秋评价,这些新型图书馆的诞生,充分体现了创新、融合与共享的城市精神。它们深入街道、社区等最基本的城市机体,与居民零距离亲密接触,直接把经典文化送到市民的家门口,极大地保障了群众的文化权利。尤为可贵的是,这些图书馆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一出现便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创新不止步
新组合打开新视野
作为 " 创新之城 ",深圳在阅读事业上的创新也从未止步。
9 月 19 日,作为光明区文化新地标的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开幕。该中心创新地将文化、演艺、展览、休闲等多功能融为一体,场馆包含演艺中心、美术馆、图书馆、城市规划展览馆以及文化综合五大功能分区,是深圳北部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大型综合艺术场馆。
而于今年 6 月闭馆搬迁的罗湖区图书馆,也将焕发新颜。罗湖区委区政府对区图书馆、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两栋现有建筑拆除重建,将高规划、高质量建设罗湖文化综合体 " 一馆一中心 "。
负责全市图书馆协调工作的深圳图书馆事业发展部主任王洋向深晚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可见深圳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上用力之深:截至 2020 年 6 月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室)695 家(其中市级馆 3 家,区级馆 9 家,街道及以下基层图书馆 683 家),全市共有 352 家公共图书馆(室)、235 台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和 51 个 24 小时书香亭加入 " 图书馆之城 " 统一服务体系。
此外,截至 2019 年底,全市公共图书馆总建筑面积 38.4 万平方米,馆藏总量达 4593.4 万册(件),全年进馆读者 3535.5 万人次,累计注册读者 238.67 万人,外借总量 1556.08 万册次,举办各类读者活动 1.76 万场。
爱阅之城一脉相承,书香社会营造学习型城市,爱读书、讲文明已成为这座城市的自觉和标配。
深圳晚报记者 李福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